這篇文章是為了向通識課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歷(或者說是感受)而寫的(這裡也僅是節錄),裡面大多數的概念以前都已經寫過,少數則是較為近期才有理解到(最近幾篇文章裡也有稍微寫到,但這篇裡解釋得比較詳細)。
  這篇文章需要一些背景才能較為清楚地知道我想表達什麼(以前寫過的概念,或者經歷故事的細節)。
  〈移除幻想與恐懼。(前篇)〉(這是第一次分手的故事)
  〈移除幻想與恐懼。(後篇)〉
  〈「誠實」的選擇。(引言)〉(講為何想「誠實」)
  「誠實」的選擇。(愛,是在乎什麼?)〉
  〈「誠實」的選擇。(盡可能減少誤解。)〉
  〈「誠實」的選擇。(用一致性面對幻想。)〉(提到第二次分手時的事情)

  文章開始:

  和前女友分手了兩次,第一次的故事很多瘋狂,我記錄的很詳細,以至於我現在回去看的時候,還發現自己當時的盲點。

  雖然我們交往前就約定,彼此的關係要誠實,但在分手那個時刻,我還是被理性上看似合理的想法給淹沒。

  (舉例:第二次分手前一個禮拜,她經常傳簡訊,打電話過來關心我,而我卻沒有太多回應,因為害怕「要是我在她對我好的時候特別對她好,會不會讓她以為我是因為她對我好我才對她好?」,而浮現了這個想法卻沒有及時地告訴她。)

 

 

  也可以直接說成,我不懂得付出愛吧(我不知道現在自己懂不懂就是了)。

  那時總是想著有關獎懲的概念、無條件的愛,我害怕彼此建立起服從的關係。

  還滿可笑的,我堅持不要獎懲,但那個時刻的字字句句,我現在怎麼看,都只是我想喚回這段關係,而對對方做的懲罰。(即使我當時不這麼認為)

  (舉例:第一次分手的時候,結尾在速食店裡聊天的時候,我表現得非常拘謹(應該說固執或冷酷),對每個舉動都質疑:「妳會對不是男朋友的對象這樣嗎?」。這乍聽之下好像是很謹慎,但現在的我看起來,這其實就是為了懲罰對方而做的舉動,就像孩子不聽話就把他關進房間隔離一樣。而現在我又發現自己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的自我矛盾……自以為了解、探究了男女交往跟很好的異性朋友的差異只是「肢體進展」,但在那個時刻我卻把所有些微親近的舉動都收進了男女朋友之間相處的範疇(像借手錶給對方)。)

 

  但這卻讓我什麼都沒做(這句話其實是接再前面那段),舉例來說,想對她好,可是卻擔心對方以為我對她好是因為她對我好。(就是前面前面的舉例)

 

  我希望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卻沒有注意到某些思考反而是為自己設限。

 

  一直到第二次分手前幾天,我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矛盾:「為了怕彼此的愛不是無條件的,就不去付出愛,這不就是背叛了自己嗎?」(也可以說本末倒置)

 

  之後的某天(這其實應該是幾個月後的事情了),在我媽要我幫她按摩腳的時候,我腦中依然浮現一些抗拒,一些概念(像是妳叫我去捏我就去捏?叫一次沒用就生氣地叫?),但我還是去捏了。

  捏著捏著,我腦中仍有抗拒,卻跳出了另個更明確的想法:「其實事情沒那麼複雜,你眼前的這個人需要關愛,而你願不願意給她,就是這樣而已。」

 

 

 

  第二次分手後仍有斷斷續續地連絡幾個月(現在就沒聯絡了)。

  從悲傷五階段來看(以及男性化悲傷),分手後的 一兩 個月,我寫了一些信給她,信中雖然沒有要傷害對方的意思(我自己當時這麼覺得),但卻是在批評對方的某些想法。

  而後聊天的時候,仍對某些往事抱持愧疚感。

  表達了很多很多,我回去看當時聊天的內容,以及寫過去的信,感覺到很明顯的「想抓緊什麼」的感覺。

  無關乎愛(也許吧),只是對於失去的關係有些憤怒?或者是愧疚感。

 

  若說有沒有沮喪、漫無目的的時刻,我休學那半年後期,就很有那樣的感覺。

  沒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沒有方向,不知道要幹嘛,就上網找電影看這樣。

 

  以前走過新竹市區的某些地方時,還會有很明顯地感覺重現的感覺。

  前幾天再搭公車去新竹,雖然仍有回憶,不過卻不再那麼凸顯。

 

  誠實說的話,我仍然會有想念她(或者該說是想念那些過往)的時刻,不過也只是偶爾(最近為了回顧這些事情也稍微多了些)。只是我又有個想法:「就算我們復合了,也沒辦法長久。」而且關於男女交往,或者是自己愛不愛一個人,我喪失了很多感覺。(特別是在就算相愛為何需要交往這段)

  失去感覺比較像是說,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樣才算是愛一個人,即使會浮現很多想法、慾望,那也不能代表什麼。

  而若真的彼此相愛,那交往的目的僅是為了向別人證明什麼嗎?(這些段落就是太久以前的想法了,就不提了)

 

 

  2013/01/11 新增

  最後結尾一段:

  從我根本上就違背自己當時的原則那段來延伸(說差異是肢體進展卻擅自解釋成自己想用來說服人的形式),讀我自己以前的文章,真的會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個王八XD(為了挽回關係不擇手段(儘管當時沒有自覺))。(或說陷於自己的想像中太深)

  話說看完我附上的幾篇文章後,應該也有人會有「這男生真是個王八!」的感覺(?)(前提是你很悠哉地看完了全部(主要是指第一次分手的故事)……)。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我陷入自己的故事也滿久了,經常說自己沒有想法,比較偏向是指沒有新領悟或理解到的概念,總是在講類似的東西。

 

  還有我在分享當時常回答:「如果我說沒有關係,你們會信嗎?」那句話的意思是,我偏向認為沒有關聯,不過事物之間總是會有無法理解的關聯在,所以我沒辦法給個肯定的答案。(其實上大學以前和剛進大學時,我對事物(舉凡課業)的動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為了吸引異性,以至於交往後,我那時感覺自己喪失了很多動力。這樣解釋倒是跟失戀的關係比較小)

 

  雖然只交往了一個月,但認識了半年以上(進來大學後才認識的),說聊天沒話題,可能也是因為已經聊得太多太多了,而彼此沒有共同經歷一些新的體驗,以致於沒有話題。(又或者是彼此共同興趣不多吧,像我對數理方面有趣的思考有興趣,她卻興致缺缺)

  或許到頭來我只能說,是我沒有瞭解她。

 

 

 

  而這段時間我好像試著在尋回感覺吧。(試圖解釋這句話卻總是徒勞無功)

 

  提到我是不是追求柏拉圖式的愛情,我並沒有想抑制生理上慾望的意思(意思是我並不是要追尋那樣的愛情),只是在找尋「男女朋友」和「很好的異性朋友」的差異時,發覺就只有「肢體進展」,那所謂的愛就只是肢體進展嗎?(我沒同意)但若不只如此,愛還有其他的面向,那麼那其他的面向又需要彼此交往才能夠展現出來嗎?

  (事實上肢體進展也不總是評估的準則(那只是那時歸納出的答案),現在我其實已經無法分辨)

 

  最近我有了個新想法(我以為的新)。

  既然我已經理解到「我是不可能理解或證明愛的」,那麼繼續在理智上探究何謂愛也對實質上沒有幫助。

  所以不如,放掉追尋那麼高的理想?不如就只問:「你對誰會有生理上的欲望?」、「你會想要關心誰?想要聽對方的聲音?想打電話給她?」、「你會想要和誰相處在一起?會想要傾聽對方,也願意和對方分享你?」、「你想要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她的生活方式和你嚮往的生活方式可以有交集嗎?」

  這些都僅關於欲望,只是腦中的想法、情緒的感受,都是很可能會生滅的。而最後一項是在問:「如果你們交往或結婚了,有辦法長遠地走下去嗎?」(舉例來說,如果對方對一些思考上的概念毫無興趣,也沒辦法(或不願意)一同享受玩遊戲(我很喜歡玩遊戲,例如桌遊)的樂趣,那麼我們有可能長久相處嗎?很難)

  這些可能都無關乎愛(如果對愛的基本假設是,它是恆久不變化的,那麼想法和感受是很容易隨時間而改變的),但對享受生活的喜樂、維持穩定的伴侶關係很有助益。

  又或者,根本不需要交往或結婚也罷(不過我猜想這很難)。兩個人有彼此這樣的很好的朋友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