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硬要說有什麼前情提要可以寫,就是我曾寫過關於自己對潛能的見解,而且可能寫得比這篇還好XD:〈發現我的天才〉

  寫文章的時候,也許一開始會有想寫的東西,甚至連想要論述什麼都想好了,但真的開始寫的時候,寫著寫著發現「這個證據很像很薄弱……」或者是「導出這個結論似乎毫無道理?應該是導出其他的結論。」,原本想寫的東西就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道理接續下去的論述。

  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經常會覺得,不知道自己以前寫的文章是怎麼被寫出來的吧,因為寫文章的過程本身就會影響想寫的東西,只有在寫的當下才會發現什麼是真的有道理的,或者是聯想到相關的部份,而那些部分不是一開始就會想到的,所以才覺得這些文章好像不是自己寫的,我一般情況下以為我想寫的東西,跟我進入寫文章的狀態時會寫的東西是不完全一樣的。

 

  -----

  心理學作業七:潛能;人為何有天賦?

 

  寫到第七篇已經黔驢技窮了……要試著寫一些之前沒寫過的觀點。

  談到天賦跟後天學習,不考慮強決定論的觀點,我認為人有天賦,天賦當然也需要後天的培養來啟發潛能。

  舉凡各種形式的運動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人交際的能力,這都有很多人教,但有天賦的人才能學得深入、學得長久(我認定的天賦也包含了對事物毫無理由的熱愛)。

  以人際交往為例,市面上很多書籍、課程都會教導人面對他人的態度、如何對待他人,這些不同的課程都牽扯到一個重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形而下的實際上怎麼做,也包含觀念上的轉變。

  很多人可能從小因為環境的因素,變得害羞、怯懦,他也許有熱情奔放的潛能,但是因為他沒有經驗過那種生活方式,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會很喜歡、很擅長那樣,他就長期固守在原本的生活方式裡。而當生活情境變得過度極端(例如太寂寞),他因此而去尋求其他種生活方式,像是在路上搭訕認識新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他發現他更擅於如此生活,也很喜歡這樣,他就算是因此"改變"了,發揮了他的潛能。

  但一個人也可能沒有那種潛能,但仍去尋求改變,而後短期內雖然外顯上改變了,但卻三不五時就要面對自己心中的矛盾感受,或者對於這樣的生活方式感到疲倦。因為他並沒有這方面的潛能,可能有其他種生活方式更適合他,但他仍不曾見識到。

  大多數的課程只是給我們機會用不同的方式生活,試著引發我們那方面的潛能(如果有的話)。運動的方式(例如桌球怎麼打)、閱讀方式(例如速讀),很多時候你沒有試過,就不知道自己做得到,你可能習慣於用某種方式打桌球,實力的上限就在那裡,但某天你接觸到了一些新想法、新的擊球方式,你才發現你用那樣的方式能做得更好。

  所以一般來說,我鼓勵人在已知的東西難以面對現實時,去做些不會過度傷人的嘗試,也許會因此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感到最有意思的部分,也最覺得奇怪的地方是,為什麼嬰兒有某些大人沒有的能力?為什麼人類會有那麼多不同的潛能,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有將其潛能完全發揮?

  以演化的角度來說,演化通常是篩選掉"沒有某種潛能"的人,意思是當時環境需要某種特定的能力,於是沒有那種潛能可以發揮出那種能力的人的基因就不會傳下去。但演化通常不會篩選掉"具有某種潛能"的人,即使環境不需要某種潛能,擁有那種潛能的人也不會就此消失,只是不再具有優勢(除非那種潛能會干擾其他潛能的發揮)。

  所以現在每種大多數人出生時都有的潛能,應該都是曾經被環境強烈需要的能力(亦即被篩選剩下來的,沒有這種潛能的人都被淘汰了),例如辨識生物的臉的能力,上課提到的研究說,嬰兒可以辨識不同猴子的臉、或其他族群人種的臉,而成人卻不擅長這件事,對於成人而言,一隻猴子跟另隻猴子的區別不那麼明顯,兩個其他膚色的人的臉的差異也不易分辨。為什麼嬰兒有這樣的能力(或潛能)?

  能辨別生物的臉的細微差異,我認為最明顯的用處是能辨別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意思是你知道「這個人是誰」,一個直指對方這個個體,無關他的氣質、口語表達、工作、地位。為何能夠辨識一個生物是誰如此重要?代表我們對他沒有沒有刻板印象,沒有概括的偏見,我和沒見過面的猴子相處時會比較小心,但久了之後我會知道"這隻猴子"是我的朋友、"另隻猴子"討厭我,諸如此類的印象,這都是建立在"個體"上的印象,或許是在那個人類與萬物親密生活的時候,這種能辨別個體性的能力非常重要,而非對物種的偏見,例如猴子就是怎樣怎樣的,什麼顏色的人種就是怎樣怎樣的。或許對於當時的我們而言,和其他物種一同生存是必要的,對生物概括性的偏見會使我們難以生存(例如被一隻猴子抓傷,就害怕所有猴子),我們需要其他生物一同生存,所以用記憶(將他的行為與他的外貌連結)來判斷「這隻生物會不會對我好,還是會傷害我?」是非常重要的。

  試想羚羊需要辨別個別獅子的外貌嗎?記得這隻獅子是誰對牠有好處嗎?獅子又需要辨別個別羚羊的臉嗎?(我猜是不用啦,但我沒有證據)

 

  而隨著人類的演化,這個能力的重要性降低了(但還是在我們的潛能裡面,只是沒被發揮),對於現代人實際的生存上,我們每天遇見的人的數量遠超過以前,眼前的人是什麼地位、對自己有什麼社會關係上的利益、或損害,是比「這個人是誰」還重要的。你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你不需要知道對方是誰,只要知道他處在這個位置,他會幫你結帳,你不記得他的長相,不能辨別他和其他人的差別,也無害於你的生存。就像很久以前一個心理學實驗的影片中,在人填寫問卷的時候,櫃台的服務人員藉故說要拿個東西,彎下腰躲起來,換另個人站起來,有許多人都沒有察覺眼前的人不是剛才的那個人。

  當然或許,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發揮這個能力?嬰兒能辨識那麼多臉,或許純粹是因為他見過的臉還不夠多。一般的成人一樣能辨識非常多張臉,他的親人、朋友的臉,我們之所以沒辦法辨別其他物種的臉,是因為我們記得的臉太多張了,我們腦中留給可以分辨的臉的數量有個大致的上限,能辨別超過這個上限數量的臉對我們的生存也沒有太多幫助,可能反而降低了其他方面的能力(意思是演化汰選掉過度發展辨識臉能力的人)。我們發展出了新的能力,能夠概觀地歸納和我們不親近的人、生物,來取代個別個別地記得對方是誰。而真正可能對我們重要的人(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人),我們能清楚地辨別。

 

  而個人有的天賦純粹是隨機的嗎?我的意思是這些潛能是被演化篩選留下的,還是說純粹是基因突變的偶發現象,天擇並不特別偏好這些天賦?

  唱歌、溝通、繪畫、演戲、說謊、想像、算數、推理、寫作、歸納、記憶……等,我們沒有每個人都有全部這些天賦,但我們每個人都有其中的一些,這表示天擇(或至少是性擇,繁衍的那部分)並不特別偏愛哪種天賦,但擁有某種天賦確實能增進我們基因流傳下來的機會,有總比沒有好,並且各種天賦有一定的生存空間。而擁有類似天賦的人可能會互相吸引,因此更加強化了這個天賦的強度。

  但我在想有沒有另種可能?

  也許在猴子(或黑猩猩?)還未演化成人類時,在某一個地區,環境因隨機的因素發生了異變,變得異常極端,在那個地方,天擇把猴子給逐漸篩選成了人類,在那裡你必須具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天賦才能存活、繁衍。而人類的諸多天賦(潛能)就是在那時候演化出來的,後來人離開了那裡,環境不再那麼險惡,那些天賦因為對於生存而言不再那麼重要,所以就在數萬年的演化之中被分散掉了(這個特性不特別被天擇偏愛,沒有這種特性的人也就漸漸變多)。後來人類沒有再特別演化出更多天賦,每個人只是各自留有當時基因中的一些潛能,它們對於現在人生存或繁衍沒有必然的價值,只是留在基因裡,就像脊椎下方凸出來的骨頭一樣。(好吧我得坦承這個觀點是從小說裡看到的,《無限恐怖》)

  -----

arrow
arrow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