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有時我們對幻想太過認真了。

  當孩子跟你鬧著玩,開了一個玩笑的時候,你雖然覺得這個玩笑對你而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腦中卻跳出了一個想法:「這樣的玩笑很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要是我現在跟他鬧著玩,他以後也對別人這麼做,然後被誤解了怎麼辦?」於是你認真了,你搬出嚴肅的面孔告訴他:「這種玩笑不要亂開。」



  當你的另外一半跟別人傳曖昧的訊息,他/她只是和那個人彼此覺得好玩才這麼做(不過可能是因為你不能給他好玩的感覺啦XD),完全沒有要更進一步發展的意思。縱然另一半和你這麼解釋,你腦中還是跳出了一個想法:「他/她這樣玩玩,會不會到最後就玩到了床上,或者是喜歡上了對方,然後就要跟我分手?」於是你認真了,你帶有情緒地告訴他/她,你要限制他/她不要有這種行為。



  當你成了老師,底下收了很多學生,也賺了不少錢,今天有個學生向你表達他家裡的經濟狀況快撐不下去了,能不能夠降低他的學費。少賺那幾千塊,對你來說影響不大,你也很想給他些幫助,因為你覺得他算是有心向學。但你腦中還是跳出了一個想法(而且很可能是真的):「要是我就這樣降低他的學費,讓其他人知道了,那怎麼辦?別人會說我偏袒這個學生,或者也會要求我降低他們的學費,這樣我賺的錢就不夠了,怎麼辦?」
  我不知道。在抱持「以金錢來交換等量價值」信念的社群裡,你要如何因應需要而改變對每個人的方式?

  孔子的時代學生有誠意,只要表達出願意向學,付出某些他們能付出的代價,孔子就能且願意教他們。論語裡是沒寫到哪個學生或學生的家長說:「為什麼他只繳了幾片肉乾,卻可以跟我付出大禮來學的人學一樣的東西?」

  (雖然底下這段應該是廢話,我還是寫)
  1000元對不同人的價值不一樣,可能是某個人一天的生活花費,卻是另個人一天打工才能賺到的錢。根本沒有用金錢來衡量就是等價交易的這種事情。



  對幻想太過認真,並且因此而改變自己對對方行為的人,其實都抱持一個假設(至少上面三個例子裡都是):「我的行為會獎賞或懲罰別人的這個舉動,並因此使別人改變行為,變成我或者其他人不能接受的模樣。」

  第一個例子中他以為孩子會因為他今天選擇跟他打鬧,以後就對別人也這樣不懂得分寸地開玩笑。而且又以為自己如果嚴肅地糾正他的行為,他就會知道這麼做會惹人生氣。

  兩個方向都是幻想,孩子今天跟你打鬧可能是因為他認為你可以和他玩,但他可能不會對別人那麼做,他也許早就懂得分寸。又或者你嚴肅地跟他這樣告誡,他只會覺得你很無趣,並且對你的說詞不以為然(或者直接把你加入「不能開玩笑的名單」XDDD,即使你是樂意和他打鬧的)。

  你想和他打鬧為何不做?若是你真的害怕他以後會因此受傷害,你可以在打鬧完之後心平氣和地告訴他,有些人可能不能接受他那樣的行為,對待別人時要把這點考慮進去。



  第二個例子不細說了,說也只是說個可能性。

  第三個例子,由於那樣的幻想很可能是真的(至少我還有點認同那樣的假設XD),就變得有點難說。
  當然這個幻想有可能是錯的(因人而異),我也有另個想法是:「你是很難付出什麼,卻不得到回報的。」只是回報的形式沒有一定,你今天幫助這個學生,他和他的家人可能就因此很感激你。捫心自問,如果你很感激一個人,你會怎麼做?我猜想你勢必會在將來有能力和機緣能幫到那個人時,盡你所能地幫他。

  其他學生和家長真的會要求降低學費嗎?他們可能會覺得,要求你降低學費就等於是他們欠你一個人情,而他們不想這樣,況且那點錢對他們而言又不是很大的負擔。

  就算他們真的來講了,你還是能回答:「如果你家裡的經濟狀況和他一樣支撐不下去,而且你又真的很想學的話,我樂意降低你的學費。」至於這樣說了之後會怎麼樣,我就不曉得了。至少你還是做了你想做並且能做的事情。

  我個人是偏向不要輕易把幻想當做真的,就因此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可能傷害到自己同時也沒有影響對方的效果,也可能因此傷害到對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