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覺得自己無知,那並不是事實。
  事實是,相較於這個世界的諸多未知,我所能用思想領悟的事物,確實是可以稱作無知的。

  不過這篇文章是想寫些事情就是了。

  上ptt的家教版找教數學的機會,偶爾寫了幾封信出去。
  隨著寫信的次數變多,我發覺我的每封履歷真是長篇大論,要是我自己是找人的,收到這樣的信,恐怕會連看完都覺的費力。
  比起看完會覺得費力,看完後會不知所云也滿有可能的XD。

  於是我改變寫法(其實我很少寫應徵信,至今寫大概10封不到)。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滿想分享我寫的信XD,只是又覺得這樣不太恰當,又覺得可能沒太多意義。
  (很多藉口。)

  比起分享我的信,我更想知道別人都怎麼寫的。
  因為有兩個人回信告訴我,我寫的信是收到的信中很特殊的。
  (於是我想知道何謂普通或平凡的履歷?)

  於是我有了一次試教的經驗。(或者該寫「又有了一次」?)
  這次是教高職三年級的數學B(試教之前去書局逛到的)。

  之前請對方來的時候帶歷屆考題,而她帶了模擬考題,接著就讓她講些問題。

  她提到三角函數是她不熟悉的部分,有關換角時正負號的變動,以及考試的時候都想不太到怎麼解。

  我就分享了我的原則,就是盡可能背少一點,用少一點的東西完成多一點的事情。
  例如不要背六個三角函數的換角情況,只要被sin、cos、(tan)就好(不一定要tan~),然後把所有三角函數都換成sin、cos的表達形式。
  (更極端一點,可以把所有角度換成三角形的斜邊底邊對邊,不過這樣在計算廣角的時候會感覺出問題就是了)
  (備註:換成斜邊底邊對邊是我國三時先修三角函數的解題方式(因為我那時候還搞不懂啊XDD!))

  在看到一道模擬考問題時,我想了很久,沒有浮現太多想法。

  「平面上有一三角形ABC,已知其三邊的中點座標,求A點座標
。」
  我苦思許久,沒有想法。
  甚至因為是選擇題,我還猜測以高職的程度來說,可能是把那三個點畫在座標平面上,然後把選項畫在平面上,看哪個選項有可能是答案才選它。

  想著想著,因為這題是她寫對的題目,我依著好奇問:「這題妳寫對了,妳是怎麼想的?嗯,因為我目前想不出來啦,想聽妳的想法。」(類似這樣的句子,具體我也忘了)
  於是她就和我分享她的想法。

  節錄關鍵詞:「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相交於彼此中點」。

  總而言之當時教得不是很流暢,許多語言上表達得傳達不清楚意思。

  有關家教,和朋友聊天時聊到,覺得「教得學生理解」和「教得學生能考好試(簡單說就是會使用)」是兩件事。
  前面一件我比較在乎,後面一件嘛……「如何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這也是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想起魔術方塊。
  高中時班上很多人玩,當時能完成,現在依然能夠完成的人,大概不多了。
  有很多人能完成,是只有背起後者「會使用」的部分。
  關於前者「理解」或甚至如何研究規律,歸納出結論……等的嘗試舉動、方式,就沒有接觸到。

  於是過了幾年之後,當年公式的判斷法則忘了,於是又回到不了解的狀態,而僅剩的說法是:「公式過了這麼久都忘記啦。」

  從了解前者,一路銜接到後者的人,或許就不一樣。
  即使將來公式忘了,依然還能把握一些通用的原則,設法完成方塊,或甚至再創造公式出來。
  (備註:所謂「通用的原則」是指可以用在該事物以外的事物上,而不像公式要針對該物體才能使用。)

  我得設法多在乎一些「後者」的事情。
  因為現實世界是由後者建立起來的,固然若沒有前者則無所謂智慧,但沒有後者卻是空有想法而無行動。

  「智慧」或者說一個人「內在的能力」是什麼呢?
  我給的評估方式是:「用定量的外在事物,能完成多少外在的事物。」
  舉跟錢有關的例子,假設兩個人都有強烈追求金錢的慾望,而前者單憑用1萬可以賺到5萬,後者單憑用1萬可以賺到10萬,之中的差距就是源自內在的差距。
  (當然這樣的比喻太過狹隘偏頗,只是偶然想起這個想法。)



  除了試教的經驗以外,還有另件事。



  走在一中街的路上,腦中偶然浮現(不完全是偶然,在書局看書看到某個議題聯想到的)一個物理的問題。
  依稀記得曾經看過某本書,書中提到一種曲線的軌道,在該軌道上,從軌道上任何一點放一顆球滾下,都會在相同時間內滾到軌道的最低點。
  (我沒有認為這樣的解釋有人聽得懂XDD,直接貼網路資料囉: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sm/sm_20_11_1/index.html
  「擺線」,看完定義之後再看後面寫的「等時性質」,就是我這裡想表達的意思)

  再想起了物理運動很對稱的運動方式,把一個球往上拋,從拋出去直到最高點的時間,會相等於從該最高點落下到拋出點的時間。
  又可以說成是一個斜面,把一顆球從平面滾上去,滾到它所能滾到的最高點所花的時間,會相當於它從該最高點受重力影響滾下來直到滾到平面所花的時間。(而且推上去的速度還跟滾下來時的速度值一樣大(只是方向相反))
  再舉一個對稱的例子(舉三個是想表示,待會的推論是很直覺的),從地面斜拋出一個球體,忽略除了重力以外的其餘摩擦力、風力……等,這顆球是一個拋物線的軌跡,它飛到最高點的時間,會等於它從該最高點落下到地面的時間。



  於是我心想:
  「如果真的有這個等時性質的曲線軌道存在,那麼……想像蓋了這樣的軌道出來,然後在最低點,放一顆球。
   把這顆球用某個大小的力推上去,它就會上去又下來。
   可是因為它的等時性質,所以不管這顆球到達的最高點是哪個位置,它從該點滾回平面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而又因為剛才說的對稱性,表示從平面施力一直到滾到最高點之間所花的時間,就相當於從最高點滾回平面所花的時間。

   而因為滾下來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所以滾上去的時間也是固定的。(對稱性)
   代表,不管一開始我用多大力的方式把這顆球撞上去(就像用高爾夫球竿用力揮竿一樣),不管我是輕輕地「碰一下」,或者是用力地將它水平方向敲擊出去,它都會在「相同的時間」撞回我的球竿(只是會有輕輕撞跟用力撞的差異,但所耗費的時間相同)。」

  那這就是一件「感覺有些違反直覺」的事情了。
  於是我秉持著好奇心,走進了一中街的水利大樓(是這樣寫嗎?),在電梯裡詢問旁邊的朋友:「幾樓有物理的補習班?」
  而後走進了一家補習班,向櫃檯小姐說:「我想問個物理的問題,嗯,剛才在路上想到的……」
  她就向我推薦當時值班的解題老師。

  那位老師當時說,這是S。H。M(簡諧運動)的性質(就像是彈簧拉多長不會影響它來回擺動的周期一樣(當然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又說到就像小角度的鐘擺,有這樣的性質。

  當時我腦中浮現:「鐘擺小角度才有周期固定的性質?是這樣嗎?周期不是只和擺長有關,跟擺動的角度大小沒關係?」
  (後來查資料,這是錯的,至於為什麼錯,我也不完全理解。)

  於是我就和那位老師說,我覺得鐘擺的周期應該是僅和擺長有關,擺動的角度即使較大也不會影響。
  「我是這樣實驗的。」我說這句話,一邊用我的左手用力一推我右手的手臂。

  回家上網查資料之後,直到今天還沒有找機會去向那位老師致歉。

  這也是我的無知吧。



  上面擺線那段是要記得高中物理才會比較懂我在說什麼。
  下面這一小段的無知,牽扯到微積分。

  既然已經找到了擺線的參數式,那我如果可以求它的切線斜率值,就能夠藉此求它在曲面上任一點的水平受力,如果水平受力與距離中心的長度成正比,那就證明了它就是個簡諧運動(我可能說錯,真有興趣的人請自學或問更專業的人)。
  那重點就是要想辦法微分它了。

  經過多番嘗試之後,沒有解出來。
  我沒辦法求出該圖形y=f(x)對x的微分f’(x)=?

  才發現,原來我一直以為「微分很容易」的這個想法,也是我的無知所導致,據網路資料上說,求擺線的切線斜率,常做為微積分課程的習題,不過我目前解不出來就是。



  仍在學習許多事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