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看到這個標題,以為裡面要談派對遊戲的朋友,很抱歉讓你失望了(X)。
最近在尋找新的桌遊場地,來存放自己日益增加的桌遊(抖),以及跟人玩的地點。
最近真的是事情很多(?),花錢的地方很多(X),想請人編曲,送出了並不成熟的參考資料;
很多桌遊訂了還沒付錢(?)。
也收到了一些遊戲,但要玩也有點難度,還在想是不是要先做中文化。
其中一款還是單人遊戲,原本是預計睡前不滑手機可以玩的,單人書本紙筆遊戲。
(某方面來說可能像解謎遊戲,如果你小孩覺得數獨太簡單了可以買來玩(誤)
tramways engineers workbook volume 2
)
之後大概會挪時間來拍讀規則影片,錄一款沒什麼人在玩的遊戲的規則有什麼意義呢(嘆)。
全球購買人數500多人(?),再加前一次可能1000多人吧。台灣有買的人都不知道有沒有超過5個。
然後還是小城市的作者,可以預期說明書會很難懂,或者說細節不清楚。
但我好像集資時有稍微讀過試玩一下,可能也還行。
扯得有點遠,太久沒寫純廢文了(X),要找新場地就很費力。
費時、費錢、費精神,可能也費朋友(抖)。
要搬東西到新場地也很難,雖然我自己慢慢搬可能也行,搭公車搬可能也行。
然後就想起朋友的才能,有意願去尋求協助,也有能力獲得協助的人。
以前搬場地都是很多人一起搬,有車出車,沒車出人,各自做自己能做的事。
但那是有人有這樣的號召力(?),我嘛……不確定,大概沒有,但就算有可能也不太知道怎麼使用,或不太有意願去用。
這就回到了標題……從大人學的Podcast裡聽到的故事,由於這個故事幾乎就是我這篇文章想講的事情,所以把來源的連結留在這裡:
EP527 在學校裡是「#作弊 」,在職場裡是「#互利 」的五種行為!考驗你對「局」的認知能力!|大人的Small Talk
講者曾經遇到過的事,他自己搬新地方,自己花很多時間研究Ikea家具的組裝,前前後後搞了好幾個禮拜才完成;公司來了一個新人,這個新人同樣是要住新地方,同樣買了很多家具要組裝,而她的做法是邀請同事們來她新家參加「Ikea派對」,這個派對是在幹嘛呢……就是常見派對會有的元素,不過其中加入了一個環節——「大家分組每組組裝幾個家具」。
然後實現了,可能一天就把家具都裝好了。
當然該花的錢還是沒少花(辦派對的錢),但整體而言可能是更美好的實現方式。
在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之餘,也認識了未來工作的同事們,同事之間可能也有些歡樂的氣氛(?)。
想起來很理想,但裡面充滿各種困難的細節。
民情不同,亞洲人並沒有那麼熱衷派對;
情境不同,她所去的公司可能也算是新創公司,員工們也不太熟悉,透過這個派對而有了交流機會;
人不同(X)。
要怎樣的人才能駕馭這樣的社交情境?
想想看自己能作為一個派對的主人嗎?
要準備的事情、要邀請的人、要安排活動,準備東西,協商各種意外狀況。
要有足夠的活力與人社交,讓人覺得與你相處很有趣,賓主盡歡。
用想像的可能都會有些焦慮(X)。
這種社交能量不是當下有就好,也是你人格的一部分(?),如果你平常無法那麼外向友善,為了辦個派對讓他人有這種錯誤的認知,最後覺得友誼上被你欺騙,那也不太好。
退一步來看,不要說到辦派對這種程度,生活中善用他人來協助你的情況呢?
你(我)是不太願意這麼做的,有人說亞洲人的文化不喜歡欠人家人情,可能也有些影響。
我算是滿生活白癡的類型。
找新場地,某方面也是在練習一些生活技能吧,付錢練習(X)。
哪些問題要自己試著處理,哪些可以尋求協助。
就跟溝通障礙類似,啊我其實是想再多寫一篇文章的,溝通障礙的本質是認知負荷的能力不同。
不過未必有很多可以寫的想法(X),也可以這裡簡單寫寫。
因為溝通是需要成本的,每個人的時間有限、認知資源有限,所謂的社交常識,就是大多數時間有限、認知資源有限的人的共識。
有溝通障礙的人可能是他的認知資源比他人更多,他更能夠駕馭複雜的文字內容所傳達的語意,所以對他而言表達一件事情理所當然就是要表達這麼多東西、表達得這麼仔細。
因為空間沒有受限,所以話語就沒有約束。
如果你手機容量很小,就會留下重要的東西;反之則什麼東西都會留下來,你對「何謂重要」的評斷標準也不明確了。
當你傳達超過他人認知負荷的資訊量時,對方就會放棄與你溝通。
或者是他沒辦法正確解讀你的意思,只能從他最先聽到的內容來判斷(按照他的常識判斷)。
我就自己寫寫自己爽,天曉得這套理解有沒有道理(?)。
想得多了一些,一些很多年以來都不會去思考的事情。
一個空間能有什麼用處;如何友善地與偶爾接觸的鄰居相處。
話說現在我好像也很少跟鄰居相處(X),頂多電梯裡會打招呼,路上看到會點頭示意(?)。
有了自己的場地,會更容易、更有意願去約人來玩嗎?
但你能動用的時間並沒有明顯增加,所以理論上區別似乎也不大。
而且有很多難以評估的因素還尚有影響力(X)(講這種幾年後自己也看不懂的話有什麼意義呢)。
但如果你在工作上有所進展,嗯……難道能因此讓你花更少時間在工作上(?),短期內好像也不可能。
雖然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工作是否應該以減少工作時間但仍提供足夠價值為目標呢?
工作時間趨近於0時又算什麼(自動化、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