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越來越有江郎才盡的感覺XD
也許是能打的東西太少了~

最近班級上的魔術方塊風氣盛行到一個程度了~
我們班也才46個人
幾乎就有近20個方塊在班上

下課如果沒看見三個人以上在轉魔術方塊
那下一節一定考英文(引申涵義)

雖然我個人很喜歡從故事裡面說理論
不過我最近發現
似乎邏輯能力比較好一些的人都經常用一些奇怪的比喻(我自己也是啦)
有時候真的會感覺關聯性超低的~

另外上面說到魔術方塊(如果我有想到一個辦法把它打成網誌我會考慮打上來)
不會轉魔術方塊的人
70%不知道這個東西有公式(保守預估)
但是當他們知道有公式後
反應中的兩種
一種是跟著背
然後久而久之就一樣會轉了
二種是
還是不接觸,別人說起,他就會說:「還不都背公式。」

我個人是屬於夾在中間的種類
我既討厭背公式,不過我還是背了三個(據同學說完成3*3的魔術方塊至少要背4個)
而我們班最會轉的那位仁兄背了5*個公式
我自己是覺得沒有必要把自己搞的那麼累啦~

有時候會覺得
人類的學習路徑有點奇怪~
我的想法有點從魔術方塊上得到的靈感啦
「熟練到背,背到熟練」

現在的人類學習知識
幾乎都是先背
在理解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數學講義上總是寫著公式
卻通常沒寫著證明

老師如果不解釋 那要怎麼樣讓同學信服

就像背魔術方塊的公式
絕大部分都是經由前人嘗試出來的東西
而班上背到熟練的人不計其數
我也滿常對同學說
「會不會完成第一層?不會的話那我也沒辦法教你,因為資質不夠。」
當然我在說的時候沒有這麼難聽的感覺啦
我想盡辦法讓自己熟練到背
嘗試不一樣的做法
看會做出什麼圖形
然後再讓自己熟練到背

最近物理畫圖解又再度讓我領悟到這種所謂「熟練到背,背到熟練」,講義上總是寫著公式什麼V=1/2at
我又再度想通了一些事情
公式是怎麼出來的?
應該都是從畫圖上的觀念中得來的吧?
那我畫圖解
是否比背公式的人還要原始?

我現在還處在讓自己熟練中的階段
但是大部分的學生
卻處於背的階段

不曉得是什麼樣的因果導致學習的過程變成這個樣子
但是很明顯的
如果你背到熟練
成績會比我好是一定的
我也希望讓問我問題的人熟練到背
不過我倒也發現一件事情
就是說
我的畫圖解
速度是一定比公式解慢的(前提是背很熟)
但是為什麼我還是能夠在相同的時間裡寫完更多的題目
相信我
這跟想法有很大的關係(跟計算能力也有關啦)

我經常提倡帶數解(沒錯,就是帶數解)
題目沒給的條件
就由我們加進去
讓整個題目更顯的容易
掌握這個技巧
可以讓很多看似複雜的題目瞬間簡化
就像是邏輯學中證明
如果再這個範圍下可以求出一個定值
那我只要在這個範圍中找尋一個容易算的東西
因為求出來都是定值
所以那就一定與其他的一樣

人類通常都是過的去,回不來
要回來可能得經過訓練
給你一個條件
請你算出一個答案
比起給你一個答案
請你算出條件
簡單的多
真的會感覺到這樣
所以如果回不來
那就當做條件已經給了
要你過去
這樣也是可以算

今天看危險心靈第二集
裡面的詹老師(數學老師)說了一句話:「這個題型很重要,學測一定會考,學不會就背起來,背不起來就吃下去。」
真的覺得難道這就算是學習

裡面的一個學生沈偉說:「學習不等於學測。」

簡單的意思大概是指
學生不是為了學測而學習
但學測卻是需要學習才能夠拿分數的

有時候也會想
很多東西
未來真的都用不到
到底學會了能做什麼
但有時候又會覺得
每個東西都是有用處的

每個東西都有用
這個感覺我自己覺得滿深切的
不曉得有沒有人到了高中還留著國一的國文課本(事實上我連國小的都還留著)
裡面的「夏夜」幫助了我寫了一篇新詩

如果想要讓自己學習的東西有用
那就別只把它當成考試用物品
你可以隨時運用在生活中
「如果連生活中都可以運用自如,那何必擔心考試呢?」

後記:其實說來說去這篇的後記也只能寫一些生活啦,因為班上的3*3魔術方塊大概有20個,4*4魔術方塊大概有3個,而5*5的就只有我手上的一個,會轉3*3的人不計其數,會轉4*4的人銳減2/3(剩不到1/3),
而會轉5*5的人卻只有4個左右,這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會轉3*3就可以想辦法領悟到4*4的大部分了,但是有沒有辦法不經過別人的提點,就自己想通一些可以稱為公式的東西,這似乎真的很難

因為我本身玩5*5的時候除了用到3*3的3個公式、4*4的一個公式,其他都是自己領悟的,當有人問起我怎麼轉,我真的頗不想傾囊相授,借給他回家想一想都比我直接說有價值多了,「你不能教人,你只能使他們發現。」
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

人真的不能被自己的思考框框架住了,如何打破這個框架?
最好的辦法就是「嘗試」
盡己所能的嘗試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