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連結:
這篇系列文,我期許自己能提供三種較為不同的體驗:
1.讀者能從實例明白我想傳達的一種教學觀點。
2.讀者不需要事先玩過我用來舉例的遊戲,也能理解我在說什麼。
3.讀者能透過我舉出的反例說明來理解其他種教法可能有的缺陷。
如果讀者曾經在教學某些桌遊時覺得很難教,別人好像不太理解,也可以提供你的經驗,說不定我也有可能有玩過、有想過,可以談談如何教學。
-----
教得不好時就來反思一下,分析不妥的地方。
由於遊戲規則比較複雜,有些思索可能要玩過遊戲才能理解,但我仍試試讓沒玩過的人也能體會。
遊戲會進行三回合,每回合從起始玩家開始輪流行動,輪到你時有幾種行動可以選擇。
這次主要的感想是--「要從哪個行動開始講解?」
很多遊戲都有輪到你時多種行動中選一種來執行,要先講哪一個?
以聖瑪麗亞號來說,能做的行動有幾種:
1.買板塊來拼玩家圖板
2.付錢壓住玩家圖板上的行動格來執行效果
3.拿取桌面中央的骰子,到圖板上執行對應行列的所有行動
4.跳過回合
上述的順序是依照它印在圖板上由左而右的順序。
很久沒教這款遊戲,我採取按照它提供的順序教,結果可能提升了不理解的頻率。
有時候一款桌遊好不好玩,也跟對規則的理解有關,這不是關於有沒有知道、熟記所有規則,而是關於這些規則在你理解中的「結構」。
有些情況這種結構也能稱為「帶入感」,或者說是否「直觀」。
當你在遊玩時,依循著怎樣的結構去思考自己要做什麼。
在我自己聽別人教規則時,由於遊戲的經驗很多,我多半能很快地對各種規則進行分類。
哪些是關於回合流程的,哪些是主要的行動,哪些是次要的行動;
哪些東西聽到的時候還不理解,但後面會解釋(就占用著腦袋的RAM,等待著跟待會的講解匹配)。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有經驗,或者總是狀態極佳。
盡量讓自己先講「主要的行動」,但什麼行動是主要的呢?
就是其他各種行動,能以它為依歸,能以它的邏輯去理解。
以這個遊戲來說,就是3的拿骰子做事。
其實這遊戲可以想成,主要在做的是拿骰子行動的機制,其他的行動都是為了這個行動,或是輔助的效果。
1的拼圖在拚什麼,為什麼要拚?拚的重要性在哪?
跟拿骰子有關。
先教拿拼圖來拚的規則,聽的人只會理解到「要拚東西,要顧及形狀、位置,可以旋轉不能翻轉等等,各種拼圖價格如何」,心裡可能會預期拚得漂亮或拚滿很重要。
但如果我先教完拿骰子做行動的規則,再講拼圖,聽的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這個拼圖要拚哪,是基於骰子行動方式的規劃」。
而以2來看是更有意思的例子。
2的行動會將錢壓在行動格上,表示這個行動格無法再被啟動。
在這個遊戲中,這是一個頻繁出現的機制,即「被壓住的東西無法被啟動」。
但什麼是「無法被啟動」呢?
如果先教2的話,一般應該會理解成「已經有壓錢的位置,未來無法再壓錢來做行動」。
但如果先教3骰子行動的話就不一樣了。
因為骰子行動是整個行列依序執行,最後會壓在最後一個行動格上,而被壓住的行動格無法再被骰子啟動。
這個規則在講解另顆骰子做行動經過已經有放骰子的地方時,就會說明到了。
玩家對於「無法被啟動」會有更完整的認識,等到講用錢壓住行動格時,就能直接理解成格子被骰子壓住的情況,以及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一樣的順序,就帶來不一樣的理解。
先講壓錢再講骰子,就得到「骰子如同壓錢一樣,不能再壓錢做行動」;
先講骰子停留再講壓錢,就得到「壓錢如同骰子停留,不能再被骰子啟動」。
而哪個理解比較重要呢?哪個理解會更容易思索策略呢?一般而言是後者。
除此之外,玩家拿骰子的數量是有限制的,這也是先講骰子會好一些的原因之一。
先講壓錢做行動,會提到只要有錢就可以一直做一直做行動下去。
玩家建立了這個印象後(以這個為基調去理解其他規則),聽到骰子時就容易誤以為骰子也可以無限拿。
但其實每個玩家只能從場中拿最多3顆白骰。
如果先講這件事情,就不容易被遺忘,而且就算玩家因此誤以為壓錢行動只能做三次,影響也不大,因為很少有人會想花4元去做第四次壓錢行動。
同樣地,壓錢可以做一個行動格,以此為基調也比較容易誤以為骰子也是做一個行動格(骰子可以做一整排的行動格)。
但是先講骰子卻不容易造成這種誤會,因為錢在直觀上不會像骰子那樣有對應的行列,會更明確是放到某個行動格上。
-----
大致上的分析就到這裡,也來想想有沒有其他類似的遊戲有這樣的教學考量。
神秘大地或蓋亞計劃,一樣輪到你時有很多種行動可選,要先教哪個呢?
大概是鏟地蓋屋,以及升級建築吧?
從這個行動引到吸魔,講完魔力的機制,接著講魔力行動。
石油公司……大概是買賣油、買拼圖板塊、煉油吧。
水壩從建築,接著講發電。
如果每次教學前都能先這樣思索過一次,而不是看到什麼教什麼,結果應該就會好上一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