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更新-----

  看到以前有人發過的文章,想留回應但留不上去,轉貼到這裡,也可以當成我現在對這個問題的結論。

  精確來說這個問題的核心不是解和根有沒有區別,而是「什麼是重根?」

  留言:

  老師您好,對於重根的說明我略有不同的看法。

  無論在國內外,方程式的解和根的意義都是相同的--「代入後可以使等式成立的數」。

  但只根據這個定義,是無法說明重根的。代數基本定理所說的是,如果重根視為多個根的話,一元n次方程式有n個根。

  這或許可以從代數基本定理原本的形式來說,任意一個一元n次方程式,必然含有至少一個根,而每次根據這個根提出一次因式,方程式的次數就減少1,在這個過程中一共可以找出n次根(第n個是最後剩下的一元一次),分解成n個一次因式相乘,因此說它有n個根。

  而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每次找出的根即使和之前的重複,也仍算做1次。此即重根視為多個根的意思。

  也就是說,當我們談重根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僅是在談論方程式的解,而是對應到它作為多項式分解成的數個一次因式。

  在高等數學中或許有必要拓寬重根的意義到非多項式的情況,但印象中都還是以跟多項式的結果對照來定義的?(例如以該點微分後仍含有該根)。

  -----更新結束-----

 

  這篇文章在談的問題如「方程式的根是什麼」、「方程式的解和根有什麼差別」、「重根是一個根還是兩個根」、一元二次方程式有幾個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有幾個根」諸如此類的定義問題。要說的話或許也不是那麼重要的數學問題,只是定義問題。

  我先講結論,結論就是--不知道/不確定。

 

  我心中有定見,我問過的不少人心中也有類似的定見,但是不同群人有不一樣的定見,網路上也找得到各種不同的說法,甚至各種國內國外的教學平台,定義的都不一樣,所以我只能說結論是不知道。

  那我底下會整理讓我說出「不知道」的各地資料。

  也會整理出一些即使大家沒有共同的認知,但是卻有共識的部分。

 

  在這裡還要備註一下,如果你是國中生,底下提到複數根(虛根)、實數根的時候你可以似懂非懂就好,大致上可以把複數根想成將一元二次方程式判別式小於0的時候(根號裡為負的時候)一樣視為有解,將這樣的解稱為複數根(虛根)。

 

  首先是台灣的《十二年國教數學領域課程手冊》(可用此關鍵字google下載)中寫道:

  「一般而言,給定一元二次方程式,若有實際的數,將方程式中的未知數代入此數時,等式恆成立,此數稱為此方程式的「解」(亦稱為「根」)。」

  這也是絕大多數參考書的寫法,也就是解亦稱為根(又或者說「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亦稱為根」),那這是不是表示「解」和「根」是一樣的呢?

  來看其他段落的講法:

  (A-8-7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與應用)給定一元二次方程式……當判別式為0,方程式只有一解(重根)。

  (A-12乙-2 方程式的虛根)三次函數的圖形對應到其根的情況分別為:一實根、三實根(其中包含一個二重根)、三重根。(當然還有三相異根的情況,但這裡的舉例中沒有提到)
  「代數基本定理重點在了解方程式根的個數與方程式次數的關係,可透過三次方程式的實例,利用因式分解,講解其定理意涵。」

  在這段講法中,有兩個講法是幾乎所有人(無論國內國外)基本上都有的共識,分別是:

  1.當判別式為0時,此方程式的解為重根。

  2.代數基本定理推導後可知如果考慮「虛根」與「重根計算為多個根」的話,則方程式的次數跟根的個數是一樣的。

  這第2點其實帶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何謂「重根計算為多個根」?東西要"重複",就是要有不只一個才能"重複",那既然原本算的時候就知道不只一個,那又為何要強調重根計算為多個根?

  (這段是我讀了很多資料後的感受,如果你現在讀不懂在講什麼也沒關係,就先往下讀(?))

 

  目前看起來,根據課綱課程手冊的寫法,它的解和根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一元二次方程式重根的時候是「1個解」,而一元三次方程式的解有「3個實根(包含二重根)」,從後者會得出二重根算作2個根。

  

  雖然如果我們這樣觀察的話,會認為方程式的解和根的意思不一樣,畢竟一個解可以是兩個根重根,但課綱裡並沒有說明什麼是根,它唯一說明「根」是什麼的地方就是剛才那句--方程式的「解」(亦稱為「根」)。

  (這裡我要但書一下,我所參考的這份課程手冊其實裡面不嚴謹、彼此矛盾的地方也是有的,所以也許有人也能從中擷取出不一樣的論點,我只是盡量整體而論)

 

  要說的話,那句話也不能算錯,畢竟它的一個解確實也是它的一個根,而它的一個根確實也是它的一個解,正著講或反著講都對,但是解和根的意思卻不一樣(?),讓我想看看怎麼用現實生活的情境來比喻XD

  也許可以用「人/稱呼」的關係來比喻:

  我是黃紹東;黃紹東是我

  我是東東;東東是我

  但「一個人的稱呼」(有很多個)和「這個人」(只有一個)的意思並不一樣。

  還是說「生日」來比喻:

  我的生日是五月九號;五月九號是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只有一天,但有很多個五月九號(一年一個)。

  (有人有更好的比喻歡迎提出,我黔驢技窮了QQ。)

  

  雖然課綱裡沒有解釋「根」是什麼,但有說明「解」是什麼,而這個定義應該也是大家一致認同的。  

  「若有一個實際的數值,使得當我們將一元一次方程式中的未知數替換成此一實際數值時,等式成立,我們便將此一實際數值稱做為此方程式的「解」。」

 

  課綱的部分就到這裡。

  雖然我也想談現在108三大出版社課本的部分,但手邊沒有資料可以提供,只能說說我目前為止觀察到的印象(記憶),如果與實際版本有出入那煩請更正我。

  目前三大出版社(康軒、翰林、南一)的講法都是採取了課綱的「解亦稱為根」的講法,也都沒有解釋什麼是「根」,並且有些「真的把解當成根來說」,也就是說,他們會寫出「X^2-2X+1=0有兩個解1和1」這樣的敘述(好像只有一家沒有這樣寫吧)。

 

  好現在三大出版社的寫法(如果你暫且相信我的論述,你也可以抱持懷疑自己去查閱)已經和課綱的課程手冊不一樣了,接著我們來看看英語體系的教學平台怎麼教。

  以「quadratic equation how many root」為關鍵字google搜尋:

  維基百科

  「 If there is only one solution, one says that it is a double root. 」

  (翻譯:如果只有一個解(solution),就稱之為一個重根(root))

  那麼"一個重根"是兩個根還是一個根呢?

  下面一段的說法:

  「If the discriminant is zero, then there is exactly one real root, sometimes called a repeated or double root.」

  (翻譯:若判別式為0,則此方程式恰有一個實根,有時也稱為一個重複的根或重根。)

 

  所以其實在英文的教學中,解和根的意思還是一樣的,而且重根視為一個根。

  這當然不是只讀了維基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看的絕大多數英文網頁的教法都是如此(而中文網頁則每種講法都很多)。

  以下列舉一些教學這個知識的英文網頁,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查閱(或是用我剛才那段關鍵字去搜尋相關的文章):

  某教學網頁:下方的範例提到只有一個實根。

  可汗學院的教學影片:從2:00開始,提到是一個實根(one real root)。

  也是有講兩個相同的實根的教學影片,不過是影片裡這樣講,底下同個帳號的留言就不一樣了:「A quadratic function is graphically represented by a parabola with vertex located at the origin, below the x-axis, or above the x-axis. Therefore, a quadratic function may have one, two, or zero roots.」(不然也可能它們的root在這裡還有不同的含意,例如圖形上的交點)

  那英文裡怎麼說明代數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所延伸出來的根與次數的關係呢?

  根據維基百科:every non-zero, single-variable, degree n polynomial with complex coefficients has, counted with multiplicity, exactly n complex roots.

  (翻譯:每個非0,單變數,係數為複數且次數為n的多項式,計算重根重複的次數,有恰好n個複數根。)

  那問題又來了,到底原本所計算出的"重根"又是什麼東西重複了呢?如果不是原本就算出了兩個,又怎麼能被算出重複了幾次呢?

  到底我們該怎麼定義"根"?

  

  整理一下我所觀察到的情況:

  中文教學中各種教法都有,其中以「解和根不一樣(但不說出哪裡不一樣),判別式為0則為一解(兩根相同)」為大宗;而三大出版社則以解和根一樣,但重根算兩個解為主。

  而英文教學中則以「解和根一樣,判別式為0則為一解(一個重根)」為主,但講到代數基本定理時會強調重根的次數要計算多次。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想,代數基本定理談的是「任何一個一元複係數多項式方程都至少有一個複數根。」(參考中文維基百科),這表示一個一元n次方程式,在移項讓等號一邊為0後,另一邊可以提出一個一次的因式(作因式分解),這個過程中,每次一個一個提出來的因式,其對應的根稱為這個方程式的一個根。

  而因為這個方程式是一元n次,所以左邊可以分解成n個一元一次式相乘,如X^2+3X+2=(X+2)(X+1),每個一元一次式對應到一個根,所以就說有n個根,這n個根中有相同的根,才有重根可言。

 

  坦白說寫到這裡我覺得國中生要能看懂應該是滿困難的,或許這也又是為什麼大家不解釋的原因吧(?)。

 

  如果直接去搜尋「解和根有什麼不同」,會查到的論述通常是說「解是在講方程式的,根是在講多項式、函數的,但大家已經混用了」,但這樣的說明並不能區分這兩者在談論數量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我們有「根與係數關係」這樣的詞彙,我們說「ax^2+bx+c=0兩根的乘積是c/a」,那重根算不算兩根?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算,總不能說只有一個根吧。

  但大家不定義什麼是根,只說「解亦稱為根」,這就一直是個糊塗的概念,大多數人也大概就是看情況用解,看情況用根,在這段過程中學習的人漸漸地建立出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解和根有什麼不同。

 

  那如果最終要讓我想一個國中生的程度下,可以說出來的根的定義(但又不用完整解釋),可能是用如下的說法吧:

  什麼是解:「若有一個實際的數值,使得當我們將方程式中的未知數替換成此一實際數值時,等式成立,我們便將此一實際數值稱做為此方程式的「解」。」

  什麼是根:「若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式可改寫為(ax+b)(cx+d)=0的形式,則分別使這兩個一次式為0的解(即ax+b=0的解和cx+d=0的解),稱為此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兩個根,即此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兩根為-b/a和-d/c;當這兩根相同時,此方程式僅有一解,稱為重根。」

  再簡短一點:「若一元二次方程式可改寫為(ax+b)(cx+d)=0,則使ax+b=0的解x=-b/a,與cx+d=0的解x=-d/c,稱為此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兩個根,此兩根均為此方程式的解。若這兩根相同則稱為重根。」

 

  2021/05/23 更新

  這篇文章有貼在FB的社團:數學愛好者,裡面有得到我覺得有意思的回應。

  連結

  這樣也有了一種有一致性的講法,也就是解和根是一樣的,而重根就是一個解,一個根,只是我們額外定義何謂"重根"(不管是透過因式分解還是透過微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