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B上刻意刷的下限就到這篇了,以後還刻意地想刷的話就貼自己網誌了。(意思是假如不是刻意的,還是會PO)
 
  最後這篇講兩件跟告白有關的事。
 
  說起來像是在為自己脫罪,我是想人要能在年輕時有學習和犯錯的空間,從錯誤中察覺、反省,至少年輕時自己擁有的權力、能力沒有那麼大,有的渴望不那麼誇張,可能比較不至於對人做出太嚴重的傷害。
 
  但我承認都是傷害。
 
  只是偶爾我會想,有些人一路順遂,不曾有機會因為自己的渴望、惡意而犯錯而認清自己。而當他成年後,有了金錢、智識、權力,一旦犯錯,往往是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但也可能只是我的想像,也可能犯了再多錯也沒有自覺,也不曾認知到自己傷害了別人。
 
  回到「告白」,我這一生中印象中只有被一個人疑似告白過。
 
  高中的時候。
 
  大概地前情提要就是,那時候的我經常會邀約女生出來見面聊聊天、一起唸書、逛書局、看電影之類的。(但實際上有約成的對象並不多)
  約出來就各種聊,可能也稍微有點曖昧?走著路偶爾碰到彼此的肩。
 
  如果有人讀了這篇文章覺得我說的對方是妳,我要跟妳說這不是在講妳(因為妳我都沒有對對方告白(?)也應該對彼此都沒那種意思)
 
  總之我放任這段關係發展,直到……
 
  有一天她在動態上寫著「好喜歡你,怎麼辦?」
 
  基於不管對方喜歡誰,這件事情都可以聊的想法,我就問了。
  她明示暗示地說她喜歡的那個人是怎麼樣的人,聽著聽著突然覺得全部都是在說我(例如:數學很好)。
 
  然後我就驚呆了,接下來的談話我就一直在裝傻,迴避這件事情。
  真正令我驚呆的不是對方喜歡我。而是在那個當下我發現--「我沒辦法接受對方,我沒有那麼喜歡她」
 
  和別人這樣曖昧,但真的有機會能交往的時候,我退卻了,我不得不面對「我沒有那麼喜歡她,卻依然和對方搞曖昧」的事實。
 
  是一種不負責任啊。明明對對方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意思,所做所為卻像是有一樣。
 
  否認逃避到最後,她說她只是開玩笑的,只是跟朋友打賭要跟人告白而已。
  是不是這樣我就沒辦法知道了。
 
  之後就漸漸疏遠了(但我當下可能沒想得那麼深遠,也可能很容易受欲望驅使,說服自己,還是有繼續邀約的樣子,只是就沒約出來了?)
 
  (題外話,夏夏不是因為聽了這個故事,所以覺得我不負責任。)
 
  -----
 
  最後這件事是關於我的告白,看著自己做了這麼多事,大致上對自己是怎麼吸引人的,怎麼推進關係的,其實有一定的慣性啊。
 
  其中一個慣性是,在某個時刻,我會不能克制地想對對方說:「我覺得妳好美。」
 
  這句話可以只是一個表達,可以只是一個讚美,可以只是一個評論,可以只是一個玩笑。
  它基本上可以是任何事情,在說出口的當下我會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讚美對方也沒什麼關係,我就是這樣感覺啊。」、「我只是表達我的感受、欣賞,沒有期待對方要對此有怎樣的回應。」
 
  但以統計的角度來看,會讓我說出這句話的,都是我喜歡的對象,我大概只對不超過10個人說過這句話。
 
  扯遠了。
 
  大二休學的時候,有次回新竹,約了一位女性朋友去書局看書,說實話我也沒什麼概念為什麼約得出來,總之她是個很有趣的人。
 
  翻著翻著書,我腦中就浮現出了這句話,漸漸這句話就佔滿我的思緒。
  我也算是對她有些好感,而以我對她的瞭解,說出我對她有好感,應該也不會怎樣,就算是「我對妳有好感,但我沒有想和妳怎樣」也可以。
  我的意思是,有些人的態度可以讓你明白,你說什麼都可以,都能聊,他可以大方地接受你對他有好感這件事,也能大方地讓你知道他沒有和你進一步發展的打算。
  依然能做朋友。
 
  所以我走近她,大概是這樣說的吧。
  「欸,我腦中有一個想法。」
  「嗯?」
  「我覺得妳好美。」我忘了有沒有靠近耳朵講。
 
  寫到這裡,我當然會想埋一下伏筆。
  但其實她的反應是非常快的,快得我又驚又笑的。
  以我當時的狀況,我自認是不太能和人發展關係,所以我只是想說說,頂多再聊聊自己只是想表達好感,沒有想發展的意思。
 
  好啦。
 
  她露出大大的笑臉回答:
  「這件事情我知道呀XDDD!」
 
  我頓時也笑了,那些思索也不那麼必要了。
 
  -----
 
  大四的時候。
 

  「你只是很會說話而已」

  有時候我也在懷疑,我是不是只會說......

  有一段關係是這樣,在結束以後,對方等了我很久,而再那之後,我等了對方很久,兩段很久加起來,在再次相遇時,我腦袋是一片空白,也好像希望自己腦袋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聊認識嗎?好像已經認識到不需要聊這個;
  話家常嗎?好像也不是不行,但當下我的腦袋更傾向沉默,更傾向感受一切。

  我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如當初那樣的聰明機靈,也不知道自己以為的情感會不會只是自己的想像。
  又或許,我想知道的只是,她是不是像當初那樣喜歡我?
  好像帶著點自私的,好像只是在乎這件事。
  也許我根本只是容易對喜歡自己的人傾心。

  說等了很久,或許也不算是等,對我而言,等不是只有「是」跟「不是」的事情,那可能是從100%,漸漸的掉落,用著逐漸多出來的情感,繼續往前走。
  走著走著,也許就不再等了,也許不需要再等了,也許是不能再等了......

  -----

  我幾乎只有單身的時候會寫這些東西(會更強烈的想這些事情),雖然我知道大概也沒人看得出來(或特別在乎)我何時單身何時有對象(?)

  有時候覺得不過度思考,依當下的情感說愛的人,在重蹈覆轍使關係結束時能輕易說不愛的人,雖然傷人但好像更單純。即使這樣的「無知」是被人所寬容的,或是更為平常的,但我卻不願意故作無知。(當然也可能有人不認為那算是無知就是了)

 

  -----

  高中和大一的時候。

  「憂鬱。」http://ddxu2.pixnet.net/blog/post/458686241

 

 

  -----

  2017/05/22 更新

  雖然是更新,但其實只是要解鎖自己很久以前留下的一篇文章。

 

  原本是要輸入密碼的文章,當時的介紹如下:

  「想看的跟我要密碼吧。硬要說裡面寫什麼,是寫從高二下我接觸「脫離好人幫」後發生的種種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現在就改成公開了,「我不可能輕易透露的故事。」:http://ddxu2.pixnet.net/blog/post/205884470

 

  精確地說,這並不是一篇文章,這是我的留言。

  當年在接觸《脫離好人幫》這本書時,有經常到作者鄭匡宇的網站看文章、請教,回答別人的問題。

  後來我把當時我自己的留言都節錄了下來,當然有些留言沒有前後文是沒辦法看懂的。

 

  想來覺得滿難想像的,我究竟曾經嘗試過怎樣的生活方式呢?

  而在那之前,我所採取的生活方式又是什麼呢?

 

  在那以前,我是沒有信心,縱然有再多渴望,也沒有勇氣,也不知道如何表達。

  而在那時我試著無視渴望,無視想法上的自我封閉、退卻,就是要去嘗試。

  但在那之後,我又是什麼時候懂了呢?(又或者仍未懂(?))

 

  留言裡可以看到我當時對各種事情的看法,特定的觀點、解讀。很多時候也是帶著偏執、尖銳地攻擊別人的想法。

 

  要說我現在的觀點是什麼嘛……

  那是「遊戲」,把建立兩性關係當成遊戲的一種策略。

  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很多人也都是在玩著這個遊戲,只是不一定有所察覺。

  就像這世界上也有把賺錢當作遊戲,一樣有那樣的策略。

  如果把這些事情當作遊戲,這些策略是很有效果的。

 

  只是後來我不把它當作是遊戲了,一段關係當然可以是好玩的、有趣的,但這樣的遊戲就是,把「關係」看得比「對方」還重要。

  在某個時刻,我傾向在乎對方,更勝於在乎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那就不再是遊戲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