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去當替代役前的最後一篇文章(?)(不過替代役也會休假就是了)。

 

  其實也都是觀察到不少次的事情,一但不處在一個情境裡,很多事情、想法、感受就疏離了。

  離開了清大數學系,就很少在想高等數學的事情,就頂多偶爾在FB上看數學愛好者的討論,興趣所及的就想一想,回文;

  離開了清大,和清大裡的朋友就很少連繫了(?),對她的情感也淡薄了些,也許在這個角度上她是對的,就算在一起了,畢業以後也非常可能會分開。不過……如果真的在一起了,我心境可能又完全不一樣(?),所以這也很難說;

  帶國小的孩子玩數學遊戲的課程也結束了,除了我還一直在想,能不能用數字紙牌做一個「不找零的拍賣遊戲」,一直想不出合適的機制以外,也沒什麼在想數學的教材了。

  現在要去當替代役了,這幾天,生活裡似乎沒有除了生活本身以外的東西,我能夠去投入。一年以後,風景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的我只是每天打農家樂、玩爐石,看FB、Dcard回別人的文章,看美劇lie to me,讀許多有關課綱的文章,站在這個角度,有人出來反課綱目前對我而言是件好事,正因為如此,我才能相對被動地接收到這麼多各式各樣的歷史資訊,有些也是有趣的故事。

 

  我在想,或許我生活中關注的事情,就只有幾公尺以內吧。

  當然網路上的交流另當別論,但現實生活中,只有幾公尺內的事情比較受我的關注,例如吃飯時隔壁桌的談話、走路時看見行人的舉動、參加活動時周圍的人,這無關是不是朋友、彼此熟不熟悉,只是你在我周圍,我就對你有這樣的關注。

  現在也很少打電話給朋友了,不過我本來就很少這麼做,就算以前這麼做了,也幾乎都是打電話給女性。只是現在似乎也不知道能說些什麼?不再能那麼自顧自地分享自己的事情(又或是覺得自己目前的生活沒什麼可以分享(?))。

 

  其實也應該是我不願(不敢?)隨性地說些話,就隨便講、隨便聊、隨便問。

  等到我覺得自己足夠寂寞時,我又會做些什麼呢?

  (話說Dcard至今沒有人加我過(?),雖然我少數情況下會不送出邀請)

 

  一如休學那時候一樣,我的生活斷了線?學業、社交這條線,我沒有太多自發性的目標,應該說,待在電腦前就不會有XD,到外面走走路的話,倒是會想做一些事情?(至於回到家後會不會做又是另回事)

  沒有經歷就沒有想法。

 

  要獲得我的關注似乎也很容易,就是走進我的生活?我大概也只是想偶爾和人一起去書局看看書、圖書館看看電影、在路上逛逛、玩玩桌遊,就像高三時的那樣(除了當時沒有玩桌遊以外XD)。說來我確實有「想要找高三那位陪我看書、看電影、逛逛的朋友來聊聊」的"想法",但偶爾想想,偶爾又覺得似乎不要那麼做,又覺得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期待什麼。雖然我寫到這裡就表示,如果她看到的話,歡迎她來找我聊(不過她應該不會看到吧XDDD)。

 

  有好多人曾和我說過我可以做些什麼,不過我往往覺得我似乎什麼都做不來(?)。

  有人看到我寫的某些文章,覺得我可以出本小書,嗯……不是不行,不過我要怎麼整理那些想法呢?那些有時候只有在寫的當下才會釐清的想法,只有在為了說服自己或說服某些人時才會寫出的想法,又能怎麼整理呢?

  出個專輯,沒有伴奏、編曲能力,雖然說可以學,只是我自己沒這麼做,沒有這麼強烈的意願。(最近也沒寫歌)

  教數學是最有可能,並且我也很感興趣的。

  寫數學講義?寫數學遊戲的書?(這是我現在突然想到的)沿續之前寫的那些數學遊戲講義,再把那些我覺得零碎、比較沒有辦法說出模式的問題也收進來,就成了一本到處收集數學謎題,然後提出解答以及解法的構想的書?

  嗯,又有數學、有遊戲,又有攻略,聽起來是一個我能勝任愉快的事情,還能自由參雜一些稍微偏高等數學的觀點。

  唯一會阻止我想這麼做的情況應該是,這件事情有人做過了,而我做起來似乎不會比對方做過的還要好?

  很多時候寫文章都是這個問題,我只是覺得別人寫得好多了,別人理解得更為深刻、講解得更為清楚。或許吧。

 

  想要人陪嗎?好像不管誰來陪我,我都無可自拔地覺得這對對方而言是一種消磨,不過這種想法似乎不太正確,首先這可能不是事實,也許適當的人在一起並不會有消磨的感覺;再者,只要找到願意和我一同消磨的人,這也不成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