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陪人去醫院,基本上就是坐著,等著,做身而為人能做的事情。

  睡眠時鐘也不太正常,請了很多特休(?)。

  

  休息了很多,就累積了很多,揮發了出來。

  變成了消費的渴望,買了鍵盤架,公司也裝一個;買了踏腳墊,不知道好不好用的東西;買了麥克風(跟後面有關),也算是平價入門等級的;看到XRound要新出藍芽音響,也有點想出手(?),雖然意義可能滿低的,畢竟我其實也很少大聲地撥放音樂,也不是電腦常駐音樂的人(嘴巴常駐唱歌的人)。

 

  長時間待在醫院就做點消耗時間的事情,拿起電子書閱讀器翻看以前看過多次的小說,以這樣的需求來說,電子書閱讀器確實比其他形式好上數倍。

 

  在家裡收到了很多新來的桌遊,也沒什麼機會開,就錄讀規則的影片放上youtube自娛自樂,實際上幾乎沒有人真的看完這些影片中的任何一部(X)。

  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中,尋找對人有價值的。

  錄讀規則的過程,一些隱性的價值還有機會開發的感覺。

  某方面來說這跟我玩遊戲時的心態很像,明明這個動作很廢,效益很低(對人的幫助很低),但我會想也許它有什麼價值,在什麼情況下有機會,如何能在既有的限制下做得更好。

  之後會去讀中文遊戲的說明書,在我的幻想之中這其實是一條既有產業的一環(說明書校稿,proof reading),透過讀規則的影片紀錄,人們可以看到玩家讀規則當下的理解、感受,以及是否能夠正確解讀,或是會誤解成什麼。

  

  過程中也收到朋友的回饋,從之前最早有人說至少要能看清楚說明書的文字,去調整解析度、鏡頭距離。

  有朋友認為要加字幕他才會看(雖然加了他大概也不會看(X)),就去研究了一下近幾年AI語音轉字幕的科技(我是使用OpenAI Whisper)。

  AI確實解鎖了我部分的潛能,例如桌遊卡片中文化、影片做字幕,這些事情以前我都做過,近幾年越來越少做,一方面是沒那麼熱衷了,另方面也是沒有那麼多時間(?)。

  例如當初剪輯最終長度為40分鐘的卡內基教學影片並加上字幕,大概就花了6個小時起跳。

  如果使用現在的AI,讓電腦跑完後,大概只需要30分鐘就能完成字幕(剪輯的我就還沒找到足夠好的工具就是了,最近也沒有剪輯需求)。

  做卡片中文化也是,翻譯是很有樂趣也不會花太多時間的部分。

  但排版相對就很費工,圖片去背等等,以前是很多時間嗎?很多精力嗎(?),總之就為了一件沒做過的事情,值得花大量時間去做看看。

  現在用AI去背再簡單搭配ppt進行排版,花費的時間跟精力大概可以縮減到十分之一。

  可能說一切都變簡單了,那也一切都變得沒有價值了。(硬轉到哲學領域(X))

 

  研究AI的過程再次見識到自己其實不怎麼懂電腦,很多事情只是一知半解。

  但即使如此,在有google的時代,大多數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把錯誤訊息複製貼上網路找一下。

  看到一個解就試試看有沒有效果,沒效就再換一個,一直換,換到我放棄或是成功為止。

  例如研究Whisper的過程就遇到很多正常不會出現的Bug,介紹文章裡都沒提到,就上網一直找可能的解法,安裝驅動程式、其他軟體等等,最後大概花了6個小時才終於可以使用。

 

  在這個過程中,我到底知道些什麼呢?不是一無所知的。

  1.我知道什麼是錯誤訊息,有能力辨別要複製什麼段落去搜尋。

  2.我有能力閱讀英文網站上人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如何操作。

  3.在各種廣告牛鬼蛇神的軟體下載頁面中,我知道如何下載到正確的東西,即使不小心點錯,也幾乎不會做出會中毒的操作。

  4.我懂得開啟工作管理員,觀看顯示卡的使用情況,因而正確猜測出我的顯卡等級太低導致我不能做某些較高級的設定(圖示顯示每次顯卡使用率慢慢提升,直到100%時程序就會中斷),我有「顯卡是有能力之分」的概念,且知道使用這些AI工具會耗用顯卡的運算資源,知道要查什麼資料才能確定我的顯卡能跑哪些內容。

 

  而在可以使用後,我也有更懂得如何使用的想法:

  1.我對提示詞有些概念,可以給出一些提示詞讓字幕轉語音的正確率更高一些。

  2.我會使用尋找與取代,方便校稿字幕時同樣的錯誤統一修改。

  3.我會透過AI犯的錯來回推自己口齒表達不清的情況(X),說來這其實是滿有用的額外效果?AI無法判別的,表示口齒表達的相對沒那麼清楚。當然過往的時代也會有語音助理聽不懂你講話的情況,但那些情況我們一般會認為是語音助理的能力不足,不至於認為自己講話不清楚;現在的AI語音辨識正確率約高達95%,而且是在口語講話的聲音下,這5%的不清楚可能真的得說是講得不清楚吧。

  

  錄了很多影,就想寫點文章,想寫點對別人有價值的文章。

  但一時語塞(X),沒想到什麼想寫的主題,反而是上面這些想法不斷地冒出來,這種時候就是把它們寫下吧,不寫下就像不會散去的冤魂一樣,始終卡著「發表文章」的念頭。

  但寫完這些也未必能寫出些其他什麼。

  終究都是缺乏體驗,缺乏自己都驚豔的體驗。

 

  最近玩了《Terminus地鐵:終點站》,其實還滿有趣的,雖然有種回到很多年前的中策的感覺。

  規則算是很簡單,也沒有過於複雜的效果組合,所有的東西都在框架內的感覺。

  但就讓人有升級科技的能力很猛的感覺(?),就像馬可波羅1的角色能力那樣。

  好像每種科技看別人用都很猛。

  這種猛要建立在原本很普通、穩定的感受下,才會有這種感覺?

  雖然玩完朋友覺得這遊戲很廢就是了(X),被我大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