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想法,去了TiC100今年競賽的第一場WorkShop,前前後後也感受到許多事情。
  那些事情我正在打一篇紀錄,看來這次一天的行程可能就要破萬字……

  談談其他的。
  通識課「性別與社會」。
  其實不單只是這個通識課,我對事物有自己的原則。

  我對性別的議題頗感興趣,所以選修了那門課,嗯……我的錯。
  我不是很喜歡做報告,應該說,不喜歡做自己沒那麼感興趣的報告。
  要我去問些自己很有興趣的問題,我連路人都會問,只是我不會去統計它,對我而言聊聊天就很有意義。

  當然也不只這門課啦~很多課要做的報告,我都不怎麼想花時間。
  所以一切正在商討中,不管是怎麼樣,我會接受自己的選擇。

  不過這件事情,倒延伸出了另個想法。

  究竟……也不一定要究竟啦。
  「為什麼要有作業?」

  這裡指的作業舉凡課後練習、報告……等。
  或許修正一下我剛才說的那句話。
  「為什麼要有強制性的作業?」

  舉凡強制性的進了義務教育後,教師在課堂上所要求學生們必須要完成的作業,若不完成則學校方面會對學生採取處罰的行動。
  我想我必須要再次更進化這個問句。
  「為什麼會有強制只能接受不能改變的作業?」

  這句問題就顯得意義缺乏,畢竟不能改變的作業,通常是不能改變的制度,或不願改變的教師,或學生們自己選了一個不能改變的東西。

  每個人願意付出的程度不同。

  說強制性一定要的東西,我實在沒辦法反抗到一個程度。
  曾經走進母親任教的「幼稚園」中,看見了我從沒想像過的風景。
  老師說:「1、2、3。」學生就集合完畢。
  老師說:「快點過來不然……」學生就快點過來。
  老師說:「遇到什麼要說什麼?」學生們就會說那個什麼。
  ……

  那樣的環境充滿愛,同時也充滿著令我無法相信的事物。
  我甚至不太能相信,人是這樣被教的。

  如果說國小的教育強制學生們學習寫中文字,有學生不想學呢?
  站在一種別人不要就不給對方的理念上,是不是應該就叫他放棄?
  我不曉得。

  畢竟語言,目前對我,還有在我的認知之中,還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看不懂一種語言,會失去些什麼,會付出什麼代價,我也不完全知道。

  我也不清楚這樣的代價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
  畢竟我也不會、不知道很多東西,那些東西是不是又真的像了解它們的人說的一樣那麼重要呢?
  我既不曉得,也不一定有興趣參透。

  那我只能說說自己的原則了。
  要打這段文章,我抱著一定會有很多的心態上網搜尋「為什麼要寫作業?」這樣的主題。
  結果真的找到了許多,也稍微品嚐了一下每個人的想法。

  當我選課的時候,其實我心中的假設是:「我願意為這門課花多少時間?」而那個時間的答案,其時就是那門課「上課的時間」。
  當我選擇一門課,我願意為它花的時間,就是我撥給它的上課時間。

  其他額外的時間,都是我自己決定。
  我想藉由練國術稍微鍛鍊體能,於是偶爾會跟Mario一起練,也順便記套路的動作。
  我對「性別與社會」的課中,大家想報告的議題感興趣,於是寫了一封對三個主題的想法群組寄信。
  我對數學感興趣,於是上完一些課的時候,我會花時間去思索、解題,偶爾也找找老師、問問助教,請教同學。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的書中也包含「人際」跟「情緒」的主題,於是我在「人際關係與溝通」課中報告「我最喜歡的書」,我只要拿起麥克風就能侃侃而談,分享我感興趣的事物。

  若跳脫有關學科的事物,其他的事物也是這樣。
  我想學習搭訕,於是用書中的方法嘗試練習。
  我參與了PBL教學工作坊,主動去做了「發現我的天才」的測驗,因為很想分享,寫了一篇文章,也寄給那次活動主講的老師。



  每個人的限度都不太一樣,我用我自己的原則,去衡量別人的限度,是有些不妥。
  有些老師可以接受學生上課吃東西,有些則表示要吃等吃完再進來。
  有些老師可以接受學生上課睡覺,有些則表示要睡覺就回寢室。
  有些老師可以接受學生上課打鬧開玩笑,有些則表示連學生之間講話都不想聽到。
  ……
  同樣的,當我修一門課,我看到自己願意付出去接觸的,是三節課的時間。
  老師的看法,或每個同學的看法,不一定是這樣。
  也有可能是,在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付出很多時間做報告。
  或是抱持著,考試有過上課也不一定要去學習知識,可能拿個學分。

  老師的看法也可能是,選這門課的同學一定是對這個科目感興趣,或者是老師認知到了有些學生只是來拿學分。
  也可能認為要拿到學分一定要完成報告,也可能設定要拿到學分一定要考試成績通過標準。

  我的原則也是眾多方式中的一種,我想可能有不少人是這樣。
  「我修我感興趣的課,學分對我而言不是重點,我用我願意付出的代價來學習東西,超出我能接受的範圍就對我沒有約束力。」



  這篇網誌變得很亂XD。
  充實的意思是,究竟什麼樣的生活,又是我真正感到充實的?(當然也可以用來問觀看文章的你啦!)
  有些人每天忙碌地趕報告、跑活動,對他而言,他認為這是真正充實的嗎?
  有些人每天在電腦前打電腦,對他而言,他是否也認為這樣是充實的呢?
  要是不管旁人的眼光,不管那些人說什麼未來會怎麼樣,你現在的生活對自己而言,是充實的嗎?

  最近做了些有些瘋狂的事,半夜一點半跑到齋K去睡覺(齋K是我們四樓宿舍房間以外特別獨立出來的一間房間,提供給學生們讀書的空間)。
  一開始趴在桌上,趴了一陣子覺得怪不舒適的,就跑回寢室拿了枕頭,用枕頭擺在桌上趴著。
  仍然感覺到不舒服,我回去寢室再拿了棉被過來,回到齋K,從旁邊拉了三張椅子過來,排成一列,用棉被把自己夾住,躺在三張椅子上。
  仍然不行……
  我感受到蚊子在我全身上下沒有被包裹住的地方留下了好幾十道紅腫;時間超過兩點了,齋K的冷氣停了下來,包裹著棉被感覺好熱;全身上下流了點汗,黏黏的不怎麼舒服;旁邊居然有人半夜三點多突然爬起床來齋K讀書,雖然不影響我但感覺我隨意移動的話會吵到他……

  時間,四點半。
  經歷漫長的嘗試睡覺後,我起身,帶著棉被跟枕頭,走回寢室。
  旁邊在讀書的人,連頭都沒轉一下,真佩服他的專注力。

  回寢室後也覺得不想嘗試睡覺,就讀書、用電腦,早上七點多,才再度躺上了床。

  在那之後的兩三天,我的精神狀態還有身體上的狀態,都不怎麼好。
  但是我覺得很充實。

  當初做的原因,有點像是:「如果我外出的時候,找不到住的地方,我能夠睡在路上,或在火車站裡、麥當勞裡過夜嗎?」我一直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只是找不到機會,或偶爾不想而已。
  所以想試試看,說「只是不想」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

  實際去嘗試的感覺,真的超棒的XD!(我是指心情上,這麼做似乎會造成身體的疲倦)
  雖然我還是相信自己做得到,也許等到我在這方面毫無選擇或需求的時候我就做得到,只是現在的我,說得,還不一定跟能做到的,有同樣的程度。

  做一件事情,不論是學校給的寫作業、社團責任,或工作上的寫作、研究,或人與人之間,別人對自己的要求……等,重點都還是在自己,自己真正想做些什麼,每一天面對自己的生活,自己是不是能接受,是不是覺得夠充實。
  對你而言充實的事情,有做的時候會讓你心情很愉悅。
  當然就算沒有做,你也不會怎麼樣,只是你在當下選擇去做其他你覺得更值得去做的事物。

  就像我現在在這裡打著文章,時間是半夜兩點。
  我想說這些話,說出這些話讓我覺得充實。
  也同樣想過些後果,兩點多才睡,早上的課可能就會略過了,可能一整天身體跟不上精神。

  最近也在思索,也可以說是逐漸感覺到,其實「時間」的概念並不怎麼存在。
  只有當我們與什麼人事物約定的時候,時間這個工具才有其價值。

  不過這個可以慢慢再來說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