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了一場BGA的蓋亞計劃,選著角色,一邊注意自己在評估什麼。

  然後覺得這跟人生中很多時刻做決策的方式很像。

  或許可以寫下來變成一篇文章(?)。

  基本上應該不會有足夠明確可參考的策略,但我會盡可能展示思考的模式。

  大概敘述的話就是,對每種選擇一開始都有一個粗估的評價,然後隨著條件新增,不斷地去微調這個評價,排除不夠好的選項,挑出夠好的選項。

  那這篇文章裡會寫得比我實際上的思考還要再更仔細,因此而做出的結果嘛……未必會比較好(?),偏見、運氣,都會有影響,過度的分析有時也會偏離核心。

  如果對蓋亞計劃的種族、基礎策略了解不多,建議先讀:〈桌遊《蓋亞計劃》種族心得。

  之後也發一篇了比較偏直覺分析的版本:〈直覺思考的分析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比起這篇相對會簡潔很多(?)

  -----先附上完整的開局圖片-----

  已有兩人選好種族(首家異空族、二家伊塔星人),圖為當前可選的種族。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星球與科技板塊分布。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回合計分、最終計分、助推板塊。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

  為便於理解,我會引入我自己也不會真的使用的數值方式來說明,盡量把我的直觀取一個百分率來表示。

  (換句話說,在我心中並沒有實際的數值,但是有大概的感覺)

  在種族後面的百分率0~100%表示我認為這個種族在這場表現不錯的機率。

  (例如:人類80%表示選人類有80%的機率在這場表現會不錯。)

 

  考量1:種族本身的強度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只單看剩餘種族,我會根據過往經驗給出強弱的評價,以及我個人能駕馭的程度。

  較強的有:人類90%、蜂人80%

  我自己較習慣操作的是:利爪族70%

  能有尚可表現的:大使星人65%、聖禽族60%、晶礦星人60%、章魚人50%

  較難發揮的:熾炎族40%、瘋狂機器35%、亞特蘭斯星人20%

  -----

  考量2:別人選了什麼種族

  別人選的是異空族伊塔星人,星球顏色較接近的會競爭比較激烈。

  異空族周圍的橘色晶礦星人50%(↓10%)、褐色大使星人60%(↓5%),對前期就需要黃色的晶礦星人影響較大。

  利爪族雖然也是褐色,但與利爪族爭地也很可能有助於利爪族吸魔,所以不好評估影響。

  同理,熾炎族是橘色,但熾炎族本身比較常使用蓋亞機自行製造蓋亞星球,而且熾炎族前期航行能力都是3格(因為只能丟晶體),被卡星球受限的機率較低。

  

  伊塔星人周圍的藍色人類78%(↓12%),灰色瘋狂機器30%(↓5%)。

  對人類影響較大,因為伊塔星人也是幾乎必升蓋亞科技,前期人類要跟人競爭超維星球會有些不利;

  瘋狂機器本身的發展自由度較高不太受搶星球影響,主要被影響的部分是瘋狂機器需要原生星球來獲得額外的聯邦魔力點數,如果被伊塔星人搶走自己的灰色星球,會有些不利。

  章魚星人跟伊塔星人一樣都是偏自閉升科技的種族,影響不大。

  亞特蘭斯星人則是……它的困境跟有沒有伊塔星人幾乎沒關係,這個種族能不能打要看後面的分析。

 

  再進到下一張圖以前,這兩個種族對其他種族有什麼影響嗎?

  有,人類晶礦星人被選的機率稍微下降,影響紅色蜂人85%(↑5%),聖禽族67%(↑7%)。

  -----

  進到下一張圖。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這張圖要分成兩個部分來分析,星球分布與科技分布。

 

  考量3:星球分布

  考量3-1:有沒有多顆相近顏色的星球相連?

  確實有,而且還不少,這個地圖感覺不太像是實體遊戲中能擺出來的樣子。

  (查了一下確實不是)

  中心偏左的那塊,有白綠灰黃相連,對白色的優勢超大。

  左邊有綠白綠,也是對白色優勢大;左下角紅白藍灰、右下角褐白綠也是。

  看到這地圖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何有人選白色伊塔星人

  種族本身強,地圖上星球分布也很漂亮,幾乎無弱點。

  在這個前提下,整個選擇的評分要大幅調整。

  所有不與白色相鄰的種族評分下降,與白色相鄰的種族評分上升。

  蓋亞科技較強的種族評價上升。

  為什麼?

  因為這場如果你不能壓著白色伊塔星人打,就一定會輸爛,伊塔星人本身已經是科技經濟很強的種族了,現在星球又如此容易取得,如果你選個不跟它互動的種族,那就會輸。

  「表現不錯」這個概念在我心裡是包括「有機會贏」的前提的,不是自己分數高就能算表現不錯。

  現在修正各種族的評分:

  藍色:

  • 人類85%(↑7%)(爭蓋亞與斷星球相連)
  • 亞特蘭斯星人58%(↑38%)(多星球相連對貼別人建築的能力有很大利益)

  紅色:

  • 蜂人60%(↓25%)(很難與人互動卡不太到伊塔星人
  • 聖禽族55%(↓12%)

  橘色:

  • 晶礦星人40%(↓10%)
  • 熾炎族50%(↑10%)(可以盡全力與伊塔星人競爭超維星球)

褐色:

  • 利爪族62%(↓8%)
  • 大使星人50%(↓10%)

灰色:

  • 章魚人55%(↑5%)(爭星球的能力不高,只差在起始斷星球相連)
  • 瘋狂機器39%(↑9%)

 

考量3-2:以兩格距離考慮星球顏色分布

左邊中間褐色兩格遠有多顆蓋亞星球,很容易升上航行2的大使星人55%(↑5%)。

利爪族起始放那裡的話,伊塔星人可能會選擇放棄左邊,這對利爪族不太有利,故評分不變。

場上沒有足夠多的近紅色星球聚集,對蜂人45%(↓15%)不利,大多數相聚位置也被白色和黃色截斷。

其次還行的是熾炎族58%(↑8%),左側橘色星球都是三格遠,左下角有連紅色跟超維星球,只要沒人選紅色應該是安全的。而且白色高機率會將起始位置放在中心偏左的那個位置,下方橘色跟紅色直接就有相接;右邊中間的橘色往下連紅色,周圍可用的超維星球也很多。

右下角褐色利爪族65%(↑3%)如果跳兩次兩格到中心偏右的灰色星球,能吸到不少魔力,如果沒有人選灰色的話,灰色地形對利爪族很有力。

 

 

考量3-3:顏色星球離地圖中心的距離

灰色除了中間兩顆外,其他都偏離地圖中心很遠,滿難取得的,周圍也比較難有鄰居。

瘋狂機器29%(↓10%),章魚人50%(↓5%)

紅色也是多偏外圍,蜂人40%(↓5%),聖禽族45%(↓10%)

-----

考量4:科技分布

考量4-1:基礎科技分布

這要針對各個種族分析。

  藍色:

  • 人類92%(↑7%)
    (蓋亞科技下方的基礎科技是轉魔力,極度有用;蓋蓋亞星加3分在萬用區尚可)
  • 亞特蘭斯星人50%(↓8%)
    (較難走蓋亞科技,不拿轉魔力科技對此種族特別吃虧;下方的地形種類得知識點數較難使用;右邊收入兩軌的基礎科技是一次性獎勵有點用(跟高級科技有關))

  紅色:

  • 蜂人47%(↑7%)
    (主要關注大棟4點魔力點的科技,在下面自由區不錯,蓋亞科技轉魔也很有幫助)
  • 聖禽族37%(↓8%)
    (經濟軌的科技是7分,前期用處較小,下方自由區的三片都滿限定使用情況,對自由度高的聖禽族較為不利)

  橘色:

  • 晶礦星人53%(↑13%)
    (星球轉換科技、航行科技的板塊恰好帶來礦石跟信用點收入,還不錯;星球拿知識在自由區也很棒)
  • 熾炎族68%(↑10%)(關於蓋亞的分析同人類,尤其熾炎族很少蓋要塞,轉魔的能力較低)

褐色:

  • 利爪族60%(↓5%)(前期較難蓋亞(除非直升要塞),轉魔在蓋亞科技有些吃虧)
  • 大使星人58%(↑3%)(較有能力走蓋亞科技,較不受影響;大棟4點魔力點在自由區還不錯)

灰色:

  • 章魚人54%(↑4%)
    (很容易升科技,不太受基礎科技位置影響;右邊兩軌收入科技板塊是一次性獎勵還ok,有較早利用高級科技的機會)
  • 瘋狂機器24%(↓5%)
    (若想前期衝經濟,會希望右邊收入兩軌的科技板塊也都是收入板塊,瘋狂機器較難早期拿高科技板塊,一次性獎勵的用處不大)

 

  基本上分析到這裡,就應該要開始收縮種族選項範圍了(或者是更早就開始收縮了(?))。

  我可能也沒有按照具體評估的順序講解,例如最終計分的目標是什麼、高級科技板塊有哪些,這兩者對選種族的影響也是滿大的,有些情況可以一波逆轉直接開啟/刪除一種可能性。

  預計寫完這篇我會再寫一篇直觀分析的版本(結果其實那篇更值得看(?))。

 

  考量4-2:高級科技分布

  針對六軌的高級科技板塊來分析。

  • 星球轉換:回合結束每片聯邦標記3分

本身放在這條科技軌就很強,其上的6信用點聯邦標記恰好可以補足推軌上來後所缺的信用點。

容易前期升星球轉換的種族變強,晶礦星人63%(↑10%),熾炎族72%(↑4%)也稍有機會。

大使星人63%(↑5%)也有機會,尤其它較容易前期聯邦。

  • 航行:每次蓋小房3分

效果尚可,開在這裡算不錯的位置了,有利於早升航行的大使星人69%(↑7%)。

其他種族也有機會使用,亞特蘭斯星人56%(↑6%),人類94%(↑2%)。

  • 晶體:佔據幾星域立刻拿幾礦石

用處不大,大多數人中後期才會推這個科技軌,推到近頂通常也不太缺礦石資源(晶體可以換礦石)。

雖然有一次爆發的機會,但通常頂多拿6礦石就差不多,跟直接推到頂的區別也不太大。

  • 蓋亞:有幾顆綠星立刻每顆得2分

這場蓋亞科技軌真的是超猛……唯一的問題是這麼猛的情況下,要怎麼與人相爭?沒有辦法確定自己可以爭到這片。最有可能提前拿到的是熾炎族77%(↑5%),但太早拿這片的效益也就沒那麼大了。

如果沒有熾炎族的話,人類96%(↑2%),而且還是同個問題,蓋亞科技不能放棄,不然伊塔星人就輾爛了,這片高級科技跟推進去蓋亞科技軌頂端,一定要至少爭到其中一個。

  • 經濟收入:回合行動拿3礦石

其實還算滿有用的,經濟軌先推到頂,後面再用大量經濟輾回來,唯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贏不了伊塔星人,甚至伊塔星人都有可能先衝到頂拿這片。

聖禽族41%(↑4%),章魚人62%(↑8%)。

  • 知識收入:升級貿易站得3分

這片平常的用處很小,幾乎只有對章魚人有明顯優勢(因為要塞能力視為升級貿易站),開在這個軌道算是滿搭配的,再加上底下的基礎科技是一次性獎勵的,恰好可以用來被覆蓋,章魚人72%(↑10%)。

 

-----

終於要進到最後一個項目了(最好選個種族會想這麼久(X))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考量5:最終計分項目

  • 建築物數量最多:

嗯……我一時語塞了,這個計分項目基本上是拚經濟,後面盡量建造。

有不少種族都有優勢,最有優勢的是亞特蘭斯星人66%(↑10%),因為它玩到最後還是可以透過貼別人的方式輕易蓋完所有小房,只是說這也不能確保它必然爭到第一,畢竟這場大家的經濟都不弱。

能夠搭配航行高級科技蓋小房加3分的大使星人75%(↑6%)也稍微強化,而且航行頂端還有黑暗星球可以多一顆。不過話又說來,亞特蘭斯星人也有可能升航行去拿那片高科技板塊,只是會擔心後期經濟無力。

會因而弱勢的是章魚人64%(↓8%)和瘋狂機器19%(↓5%)。

前者要塞能力會一直把實驗室退回貿易站,導致資源大量花在升實驗室上,減少場上的建築數量;

後者爭原生星球優勢較大,爭很多星球的效益不那麼大(它也不到特別擅長爭星球)。

  • 所占星域數量最多:

最擅長爭星域的種族是亞特蘭斯星人76%(↑10%),幾乎必然能達成上限10星域。

其次很熱衷爭星域的是利爪族65%(↑5%),盡可能擴散自己的建築範圍,有助於吸到所有人給的魔力。

在此最弱勢的是蜂人37%(↓10%),連在一起才能形成聯邦注定了它不想分散建造。

其次同樣是章魚人57%(↓7%)和瘋狂機器15%(↓4%),前者早期擴張動機不強,可能等出去時就有星域已被占滿了;後者爭許多星球的意願不高。

-----

考量6:回合計分

第一回合大棟5分對滿多種族都有用,大概只有蜂人32%(↓5%)很難加到。

第三回合聯邦5分對於想要早期拿科技板塊的種族很有優勢,尤其晶礦星人69%(↑6%)如果能第三回合形成聯邦,升上星球轉換軌頂端再拿一聯邦,然後再拿高級科技回合結束聯邦標記每片3分,就能跑許多分數了。

亞特蘭斯星人80%(↑4%)也是,要第三回合聯邦很容易,然後搶航行頂的高級科技板塊蓋小房加3分;大使星人是有可能更合適,但第一回合蓋要塞的用處較小,要聯邦的話蓋要塞的時機不太好抓。

第五回合星球轉換,表示這場總歸要在那時候做許多次轉換,相當於礦石換分,大多數種族都能硬轉這條路線,比較有優勢的情況可能是會拿晶體軌頂端高級科技每個星域一礦石的種族,可能當回合拿,全部揮霍換成分數跟搶星球(而這個種族很可能是已經被選擇的異空族)。

另外就是經濟流,如章魚人60%(↑3%)前面升經濟軌,第三回合聯邦拿高級科技回合行動拿3礦石,補足大量礦石到第五回合大量擴張。

第二、四回合是蓋貿易站加分,也對章魚人63%(↑3%)些微有利,大概可以多個10分。

-----

考量7:助推板塊

這個考量其實滿微小的,一般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沒有大棟加分的助推板塊,對熾炎族80%(↑3%)還不錯,畢竟它的要塞最難使用。

一星球轉換跟航行3格遠都有開出來,表示前期擴張不會太難,對早期會跑經濟流的種族稍微有利(不會因為沒升星球轉換跟航行就無力拓張領地),章魚人66%(↑3%),瘋狂機器18%(↑3%)。

有多2點魔力標記的,對不會生產魔力標記的亞特蘭斯星人82%(↑2%)特別有價值(當然還有消耗量很大的伊塔星人)。

加分板塊只有實驗室跟貿易站,實驗室加分這場還不錯,搭上回合計分的話,對於不會太早蓋研究院的種族有利,這樣的種族有章魚人71%(↑8%)(可以降回來升回去拿科技板塊,不必升研究院),瘋狂機器28%(↑6%)(因為它的實驗室是領錢也比較強)。

比較劣勢的是熾炎族77%(↓3%),前期不升研究院很難打。

-----

最終評分一覽,括號裡是最一開始的種族評價:

藍色:

  • 人類96%(原90%)
  • 亞特蘭斯星人82%(原20%)

紅色:

  • 蜂人32%(原80%)
  • 聖禽族41%(原60%)

橘色:

  • 晶礦星人69%(原60%)
  • 熾炎族77%(原40%)

褐色:

  • 利爪族65%(原70%)
  • 大使星人75%(原65%)

灰色:

  • 章魚人71%(原50%)
  • 瘋狂機器28%(原35%)

前四名依序是人類亞特蘭斯星人熾炎族大使星人

一般而言選人類是滿合理且穩定的,但從評分變化可以看到,亞特蘭斯星人的評價在分析完後提升最多。

難得亞特蘭斯星人有可能發揮的機會,就讓人很想試試看(?)。

考量X:玩家自身的興趣偏好

我其實很少玩亞特蘭斯星人(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它都很難使用),難得最終計分如此搭配,也有許多前期強勢的高級科技板塊,許多星球直接相連,其實是值得一試。

雖然選了可能會引發的問題是,最後一位玩家選種族時,如果它沒有選灰色種族(卡灰色星球)或熾炎族(爭蓋亞),這場很可能還是沒機會贏伊塔星人

-----

考量8:開局分析

量化分析的方式-以桌遊《蓋亞計劃》開局選種族為例。

  • 人類

起始一棟小房放在右邊中間,第一回合上要塞,蓋亞右邊中間的超維星球。伊塔星人應該不會放這裡,畢竟爭不到這顆超維星球(人類起始就有一蓋亞機)。

  • 亞特蘭斯星人

第四家選什麼種族會滿影響起始位置的,但目前大概的想法是第一動爭中心偏左那顆綠星(如果伊塔星人沒拿的話),然後升要塞,之後看能不能透過貼別人快速形成聯邦,等第三回合看是拿航行頂的高級科技,還是經濟頂的。

  • 熾炎族

滿普通的發展,第一回合會想試著上研究所,但拿1礦石1晶體的基礎科技不在自由區,稍微有點受限,可能會辦不到。

橘星旁邊也只有右下角才有一顆超維星球直接相鄰,要蓋亞也略有難度。

如果沒人選紅色的話,前期應該會以穩定拓星球為主,然後升蓋亞科技與伊塔星人相爭。

  • 大使星人

第一回合蓋要塞用處真的很小(除了換去扣分吸魔可能是個策略),但蓋實驗室或出研究院又怕第三回合蓋不出要塞形成聯邦,拖慢後面的進度。

而且灰色星球好像也不易與其他種族相鄰兩格,整體而言前期發展較為受限。

 

這樣分析完,後面兩個的開局都滿難打的,而且很仰賴第四家的種族選擇。

想跟伊塔星人互相傷害,就選人類;想在分數上一較高下,就選亞特蘭斯星人

-----

已經打完了,更新一下結果,尾家選蜂人,我牽制著伊塔星人但自己爆炸了(?),亞特蘭斯星人的容錯率還是滿低的,最後應該是蜂人純跑分不互動的打法獲勝,伊塔星人第二名。

蜂人166,伊塔星人153,我輸得很多就不提了(X)。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