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致性是一個麻煩的事情,你為了特定人事物而選擇的行為,會影響其他人對你的認知。
不好拿捏。
其實也不是很難解釋,但要寫出這樣的文字就反射性地會想過度斟酌的感覺。
也許大概就像寫腳本一樣,有些很少見的講法,想要寫下來就會覺得彆扭(?)。
跟之前讀的《給予》也有點關聯,這也是所有給予者會面臨的難題,你想盡可能地對所有人好,但遇上索取者會很麻煩。
你自己也明白,很久以前就明白的。
你能近乎無條件地對人友善(雖然大概多數人不認為我這算是友善(X)),是因為你朋友不多,你接觸到的人不多。
你可以對陌生人的提問近乎有問必答,也是要建立在這樣的陌生人沒那麼多的前提之上。
你可以盡可能地在做選擇時考量他人的利益。前提是別人不會無止盡地追求他自己的利益。
倒也不是說別人不能追求他個人的利益,只是對方如果不斷地索取,遲早會讓你枯竭。
活久了也多少會有些雷達,有些限度,感覺得到……
想想好像也不是活久了才感覺得到,你從小就感覺得到(?),是非被顛倒也無妨,言語跟道理只是用來達成目標的手段,只有恰好符合自身利益時才講這些道理。
那是什麼讓你無感了呢?
也許是運氣吧?也許是沒朋友(X),也許是你沒什麼利用價值,也盡可能地不讓自己能被利用,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這些人找不上你。
所以我原本是要講什麼(?)。
只是想說,你為了保護給予者不被剝削,不得不去駁斥那些想法,去說出你對人的批判,批評別人,嚴格檢視別人的批評;但這些行為在第三者的視角,是你顯得刻薄、想鬥爭吧。
是你的行為脫序(?),沒有禮貌,不尊重人。
要說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不顯得如此,又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理論上應該有吧,但可能沒怎麼學過,或是學過了但沒怎麼想用。
工於心計的方式,說漂亮話的技巧,言不及義、言行不一的行為模式。
再進一步的話,有沒有也不需要上面這些,也能達到同樣效果的?
可能也還是有,但你還在經驗,還沒成長到那個程度嗎(?)。
又或是你單純只是過度在乎了,認為有什麼事情是真正重要的。
又或者你以為別人應該要去在乎,但那其實只是別人的課題,最終各自承擔。
要說各自承擔的話,你或許不是最要緊的那個。
做為一個習慣語帶保留的人,在面對過度追求個人利益的人時也略為吃虧。
對你而言,這世界上你遭遇的所有事情,都有你的一部份責任。
就算你再怎麼歸結不出原因來,也可以單純只是你運氣不好。
那你運氣不好算不算你的責任呢(?),這有模糊的空間(看你有沒有一些相關的信仰)。
檢討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會去檢討別人。
而這樣的性格要跟人討論誰的責任時就很麻煩了,你很懶得去指出對方也有需要負的責任,又或者說理性上來想,這也許8成是對方的責任,但你對對方沒有要求,沒有過高的期望。
你也不能否認你有責任,而在這種你也沒想指望對方改變,但對方卻希望透過你的改變來解決問題時,就很麻煩了(?)。
就算你真的理性上認為有8成是對方的責任,你也會對自己這樣的信念自我懷疑、語帶保留,不以為真。
然而對方可能認為全部都是你的責任,你對此也是語帶保留,雖然你不這麼認同,但這也不是不可能,任何事情確實也可以歸咎到自身的責任。
於是這討論就有點荒謬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方需要改變,但對方不認為這是他的問題;
而你不能否認,要解決這個問題確實也可以從你的改變來解決,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很困難。
跟一個人玩遊戲,別人想要提高他的分數,最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他的實力。
而理論上這也可以從你的改變來解決,你可以透過你的行為言語刻意引導,或是刻意禮讓,讓對方得到更高的分數。
只是你要能做到這個程度,你可能要強的誇張才能做到。
並且假如你的禮讓最終還要讓自己能贏的話(?)(不然別人覺得沒意思,他隨便打都贏你)。
只要你強到能理解對方的心靈,預測對方在他當前的實力下會做的選擇,你就有辦法引導對方走向高分的選擇,誘使對方去做正確的選擇。
幾乎沒有什麼問題是沒辦法透過改變自己來解決的。(真的有人想駁斥看我示範的話可以在底下留言(X))
理論上都可行。
雖然一般說「理論上可行」的潛台詞是實務上不太可行,精確來說是一個人通常不願意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改變自身到那樣的程度。
又跳轉回來,想到一個更易懂的比喻(X)。
就像你在跟人玩合作遊戲,最後贏了別人認為是他的神操作;
最後輸了別人說都是你在雷。
撇除講講幹話的情況,這種事情又要怎麼較真呢?怎麼衡量呢?
就如同上面說的,如果你夠強,強得誇張,你就有辦法在對方不擅長合作的情況下依然能獲勝。
所以對方的信念(都是你在雷)就正確了嗎?
但究竟又要怎麼評斷呢?你又是怎麼知道不是你在雷,而是對方不擅長合作的呢?
也不是沒辦法做出評斷吧?
就大家各自隨機合作,看看結果如何。
如果一個人跟8成的人合作都贏了,另個人跟8成的人合作都輸了,那這樣就能說明誰在雷了吧?
嗎?
但如果現實並非這麼簡單呢?
一個人跟8成的人合作都贏了,但剩下的那2成恰好是跟另個人合作時才贏。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那就表示這有兩套邏輯,有相同邏輯的玩家合作才能贏,而這世界上有8成的人是一套邏輯,另外2成的人是另一套邏輯,這兩個群體難以彼此合作,但各自能和同邏輯的人合作。
所以說想得這麼仔細,考慮這麼多種可能的反例,只是不以自己的道為正道,不以為真。
再回到再進一步的話題,你是有辦法做得更好的吧。這顯然是如此,無庸置疑。
你是可以語氣再平和一些,用詞再委婉一些,雖然這些可能都會再度強化別人認為他自身的正確性。
強到別人沒辦法濫用一個道理來遊說?好像沒什麼意義。
試著進很多步地去理解對方?縱使你認為對方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也試著去理解這利益具體是什麼?
又或許就是靜靜地聽著,知道了,然後仍做著自己願意的努力,不當作自身的負擔。
說來你還真的沒當作自身的負擔(X)。(顯然這篇文章結束在上一行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