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點陰錯陽差地,在設計Arduino的程式設計課程(?),雖然我接觸Arduino也不過就是一個月以前的事情。
說是設計其實也沒多深,頂多教到一點通俗程式語言會用到的東西,宣告、判斷式、迴圈、和/或邏輯(布林邏輯),重點是對象是年紀較輕的孩子(?),在深度跟引起興趣上要取得一個平衡。
其實就試試,也不知道會怎樣(驚)。
大概也是編到有點麻木了才能來寫文章,也可以說是,覺得自己有點盡力了,就算放置不管,花點時間寫點廢文也無傷大雅。
總之有慢慢地在進展,就不至於覺得焦慮(雖然我的焦慮大概也不像別人的那種焦慮)。
倒是因此很多事情都停了下來,蓋亞也不太有心思打,Fog of love的翻譯也暫停了(畢竟最近也沒心思揪人玩)。
這個概念可以想成是,一個人的心力(CPU)有100,如果工作上只花了40,這持續地佔據心思,所以在工作以外就可以挑需要60心力的事情做;而如果工作上花了80,那工作以外想做的事情就只是10~20了,像是看小說、看文章、刷動態等等這種事情(?)。寫點字刷點存在感大概也是20幾心力的事情。
主動與人結交也大概是三四十心力的事情(?),無論同性異性。
周六也懶得特別揪什麼遊戲(一方面也是最近沒什麼特別主要在玩的策略遊戲(?))。如果覺得很有心力的狀態,可能就會上Ptt揪之類的。
早餐午餐晚餐要吃什麼也都不太有想法。
總覺得自己投入一件事情,可以在滿短的時間內到一個深度。
但抽離以後也上浮(?)得很快。
用電腦的比喻來講,就是CPU很大,但硬碟很小。
另種說法就是工作記憶的容量很大,但長期記憶的容量很小。
或許這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個限度吧,這個限度就是人們在過了一定了年紀以後,很多事情都不再那麼印象深刻了,因為硬碟的部分已經快滿了。
不過我是真的覺得自己長期記憶的容量很小。
時間有點晚了,也有點累了。
今天玩了新遊戲《截碼戰》,倒是滿有趣的,大概是說書人那樣要說但不能明說,機密代號那樣要說但不能造成誤解的糾結,這兩者的結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