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性地和孩子分享「不用力」的感覺,之前揚宜在教太極拳時帶我們做的,目的就是在測你有沒有「放鬆」,以及讓你知道何謂「放鬆」。

  方法也很簡單,我把你的手舉起來到肩膀高度,然後請你盡可能地不用力,完全地放鬆,讓我把你的手舉著,然後我瞬間放開--「你的手會不會直接掉下去」。

  我目前的經驗是,大多數的人即使再三強調、要求他放鬆,他仍然不會做到,當瞬間放開他的手的時候,他的手會停在空中。
  人已經有反射性地會施力將手舉著。類似的情況是,當其他人拉你的手的時候,你往往不是放鬆地給他拉,你自己也會施力將手移向他那裡。


  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射呢?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因為放鬆而受傷,因為我們的力氣也還不夠,也還不是那麼懂得怎麼用力,杯子沒有抓緊可能就摔破了、走路沒有踏穩可能就跌倒了,所以我們從小就習慣花更多的力氣去做事情,我們拿東西的時候不只用手的力量,連肩膀也會提起來;手被舉起的時候,我們怕它掉下來會受傷,所以還是會用些力支撐著它;被拉的時候自己沒有站穩就摔倒了,所以身體反射性地去跟隨拉自己的人(或者是用力地抽回來)……


  簡單地說,在面臨新的遭遇,而自己的能力不足時(見山是山),我們不了解情況,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看不見事情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試著去「控制」(見山不是山),學習各種控制的方法,用許多力氣來讓事情轉向我們理解、認同的方向。


  最後要是我們看懂了,要是我們能清醒地見識到自己的當初學著控制時,習得的那些反射是多餘的,在人生中的許多情況裡,我們也可以無所作為,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有時不做什麼反而是更好的選擇。那我想這就是見山還是山的境界了。


  寫這篇文章是想用這樣的角度來解釋這段有些深遠的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一開始我們一無所知,僅僅是體驗、受傷。
  接著我們學習控制、把事情局部地去看,局部地解決問題。
  而後我們看懂了,就放鬆了,放下過往養成的不必要的反射,不再用多餘氣力去控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