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些有點想法、有些意思的段落複製過來。算是呼應曾看過的一篇文章,說FB幾乎沒辦法幫我們留下什麼,你以前在知識+上回答一個問題,未來的人搜尋時可以找到;在一個網誌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你未來可以用關鍵字找到那篇文章。但FB不行,每天丟出的問題、想法,別人過了就幾乎不會看到,也難以找到。

 

  附上FB動態連結,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別人的回應、參與討論。

 

  2015年都還沒過完呢XD,這篇還會有更新(吧)。

-----

  2015/02/25 FB動態連結

[廢文]

今天選課選到注意到一件事(雖然大概是很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清大數學系純數組的其餘選修還真多……

稍微計算一下,先把必修中的通識學分排除掉,剩下的必修有:

大學中文 2

英文領域 8

線性代數 3 3

幾何 3 3

普通物理 4 4

普通物理實驗 1 1

微積分 4 4

高等微積分 4 4

代數 3 3

微分方程 3

複變數函數論 4

機率論 3 或 離散數學 3(二則一)

總共的學分數=64學分

畢業學分要128學分,差距=64

接著是重點,考慮到在不超修通識的情況下,一學期最多只能選三門通識,一門通識通常是2~3學分,推估一個學期至多修7~8學分的通識(不超修)。

8學分*8個學期(大一到大四)=64學分。

結論:

不考慮超修通識的狀況(通識超修比較不鼓勵給缺學分數的人),清大數學系純數組的學生每被當掉一門通識,就必須要再選一門專業性質的科目,也許是數學系的選修、或其他科系的主修,不然就沒辦法畢業(嘆)。(想來自己被當掉過多少通識課……)

幾乎沒有其他科系的必修像數學系那麼少,變相是在要求數學系的學生要嘛接觸其他專業領域,要嘛就得要在本科系深入念下去。(不然學分數不夠)

-----

  2015/03/05 FB動態連結

  中藥課在一間大教室上課,學生人數也有80~100,前兩次上課前面2~3排都還算滿稀鬆的,尤其是我坐的第一排左邊一個人都沒有……大家都習慣往中後面坐(?)

  但今天發生了點有趣的事,老師可能跟助教討論後,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方便點名」的機制,以座位點名,助教會在下個禮拜前安排好同學的座位表,以後上課只要看那個座位上有沒有人就視作點名。

  那為了讓這個機制能夠照顧到有心向學想參與討論的同學,所以把課堂上的座位分成了搖滾區(前1~3排)跟非搖滾區,這周同學們可以自行簽名決定自己要被安排到哪邊的位置。

  上課上完,簽名簽完,結果出爐,有30多個學生簽自己要坐搖滾區的位置。(前三排的位置總共也才42個)

  有趣的點在於,自由選擇時很多同學不會選坐前三排,但若要隨機分配位置時,這些同學就改變心意了。也許是怕在後面被隨機安排可能會被排到自己很不喜歡的位置?這個風險勝過了坐在前面三排所帶來的不適感覺(?)

  (以下是隨意發想)

  在這個社會如果你有選擇的話,大多數人仍不會選擇站在前頭,我們更喜歡找到一個自己覺得適當的位置,在那裏安定下來就好,不一定是要引領潮流、或特別好的位置;但當社會顛沛流離時,若不站在前頭(即使前頭的機遇也是隨機的,但偏好),就會被留在後頭隨機淘汰,這時就有更多人想站在前面。

-----

  2015/03/20 FB動態連結

  [實驗]

  只是一個小小的好奇(或渴望(?)),請大家猜故事結尾,想看看有多少朋友會有這方面的直覺,以及直覺的東西類不類似(跟我)。

  這故事是這樣的,我聽了一個朋友說了一段小故事大哲理,我忘了為了什麼因素,我在上課的時候跟我旁邊的同學提起這個故事。

  「我今天聽了一個故事,我覺得滿有哲理的。這是一個問題:「新鞋跟舊鞋有什麼差別?」」我說。

  「哦……」他沉思了一會,「啊就新鞋比較新,舊鞋比較舊啊。」

  我笑了笑,「不是,這不是這種程度的腦筋急轉彎,我是覺得這個回答算是滿有哲理的。」

  「嗯?」

  「就是如果你穿著新鞋,被踩到腳,你會說……」我話才說到這,他就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哦哦哦!」(意即他自認已經知道接下來我會說什麼了)

  問題:「請問這個故事的後半段是什麼(我接下來要說什麼)?」

  有感覺的話應該不會花到1分鐘,覺得自己想了一個很有哲理的結尾的朋友可以在底下留言XDDDD,如果想到後往下一看,自己的想法已經有人回過了,也可以直接按他/她回文的讚。

-----

   2015/03/22 FB動態連結

  那些你/妳很喜歡,曾經彼此很要好的朋友(或男女朋友),即使對方已經不在你/妳身邊,這段回憶仍能給你/妳莫大的助益。

  第一,它能幫助你/妳見識自己,見識自己願意做些什麼,能夠承受什麼。

  第二,這能做為一種篩選,篩選掉那些讓自己委曲求全的人。

-----

   2015/04/09 FB動態連結

  作夢,在夢裡走路走到一半(應該是在圖書館之類的地方),眼鏡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我蹲下想把眼鏡撿起來,伸手去撿的時候,突然發現伸手可及處還有另一副眼鏡,看起來跟我的眼鏡很像。

  撿了過來一看,還真的很像,那麼哪一副眼鏡是我的呢?

  於是我仔細端詳兩副眼鏡的細節,鏡框、掛在耳朵上的金屬架,這副看起來比較彎曲些、另副比較平,這副左邊稍微高一些,另副則是高很多……可是我還是分辨不太出來耶?平常沒有仔細觀察過。

  那只能用戴戴看的方式,看戴起來耳朵、鼻樑的感覺怎麼樣來確認,但兩副都戴過了以後,卻又分不清楚究竟是哪副真的有不舒服的感覺,還是純粹只是心理作用。

  然後我頓悟了。(對,在夢中頓悟)

  我戴起其中一副,抬起頭望向眼前的告示牌,上面的文字模糊不清,我就知道了。

-----

   2015/04/11 FB動態連結

  我突然想,以後如果帶著小孩逛百貨公司,而他為了某些事情嚎啕大哭了起來,我會怎麼做呢?由於我自身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別人要覺得我很靠杯、我不會管教,那是他們的事情,我最多在乎的就是這件事情是不是對別人造成了困擾。

  我會告訴孩子事實上我希望他不要吵到旁邊的人,但如果他想這樣做我沒辦法阻止他,而如果有旁人因為感到困擾而要求我帶他離開,我就必須這麼做。

  而如果沒有人出面表示他感到困擾,我就蹲下來靜靜地陪著,如果有人路過想要給意見的話就讓他給,讓路人試,我也許不能全然在心靈上保護他,但我至少當下會在肉體上保護他,免於受到肉體上的傷害。

  也許有人會罵他,說他不好,我會向他解釋為什麼別人會這麼想,因為你的聲音使他們感到困擾,當然也許你也正因為某些事情覺得困擾才會這樣表達。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哭來解決,但哭可以讓我們靜下來陪陪彼此,聽聽彼此說話,也許這解決不了為何而哭的現實上的需求,但至少我們能停下來感受,等待。畢竟本來就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解決,想要怎樣就能得到的不是?不管用什麼手段都得不到也是有可能的。但即使得不到,也不表示就要為此做出過度的舉動。至少我們還能哭,還能停下。

  莫名地就把上面那段當成文章在寫了,我真的很自以為……雖然那就是我心底的想法,我對教養的觀點。有時想來可笑,教養的矛盾是,如果你覺得你的父母教的不好,你究竟是要很有成就呢?還是要自暴自棄?你很有成就就驗證了他們的教育有效,但你自暴自棄又對不起你自己。每一個有所成就,出來說自己父母教的很爛的人都得是特例,不然為何自己仍那麼有成就。

-----

  2015/04/21 FB動態連結

[分享] 愛情真的是大學必修學分嗎

雖然作者也還沒寫完就是了,算喜歡這種文筆(?)

第一課(上)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554511.A.6E9.html

第一課(下)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591791.A.F2D.html

第二課(上)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609783.A.E84.html

第二課(下)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645398.A.BAB.html

第三課(上)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806171.A.31D.html

第三課(下)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29934623.A.F55.html

第四課(上)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30149702.A.8BD.html

第四課(下)完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430255310.A.33B.html

-----

   2015/05/11 FB動態連結

看生科之夜(第一次看**之夜?)時的兩個想法(其實跟之夜本身沒有太大關連XD)

1。很多時候我們都預備著要抽離,我們總有個理由讓自己不要太投入眼前的一切,就也相對地難以去感受。

2。雖然覺得自己過往看盡了人類心靈的良善(險惡可能還沒看盡(?)),但今天才特別覺得,似乎自己長久以來也忽視了人本身的美。

-----

  2015/05/15 FB動態連結

  看到一個人不斷地在圖書館裡的置物櫃刷學生證,刷了之後系統會隨機指定一個空置物櫃開啟(借置物櫃),她就走過去把它打開,又關起來,再刷一次(這次是退還置物櫃),再把剛才那個櫃子打開又關起來。

  她重覆做了這個操作10幾次(每次刷會隨機借用不同的置物櫃)……臉上帶有點不耐。

  (我真的差點以為是什麼炸彈客之類的(?),但就算是危險物品,有必要挑特定的置物櫃放置嗎XDDD)

  作為一個海龜湯(?)(但我沒有確實的答案)

-----

   2015/05/16 FB動態連結

[記憶枕]

你來了

不管你頭的造型怎樣,睡姿怎樣,它都接受你

不管你捏它壓它玩它,當作抱枕,它都沒意見

你走了

就跟來時的你一樣

它也是

跟你未曾來過一樣

它不記得你,它記得的是它自己。

-----

  2015/05/18 FB動態連結

  (看別人文章想起一件事情)

  這世界上厲害的人就連耍廢(搞笑)都很厲害。

  有次桌球課下課後,六個人繼續在桌球室打,因為想打二打二,所以要決定哪四個人先上。

  大概是猜拳猜了幾次沒用,還是什麼原因我忘了,反正我就脫口而出一句:「不然我們比賽誰先把桌球丟進籃框啦(旁邊有以前籃球架遺址),但是必須要用桌球拍打進去。」

  結果六個人之中桌球最厲害的人馬上接受了這個提議:「好啊來打啊!」

  於是我們六個人就設定了在3分線的位置打……而後提議莫名地進化成要投進兩次才算成功。

  媽 的 真 的 很 難 !

  把球打出去之後又要跑去撿球,撿球遠比打球累幾倍。

  幾乎撿到大家體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

  反正最後真的有足夠的人數打進兩顆球,我應該是一顆都沒打進去。

-----

  2015/05/25 FB動態連結

  很久以前修了張企的對局論,學到了一點點東西。

  兩個人的賽局中,如果彼此的最佳解都包含部份隨機的策略,意思是做每個選擇都有可能(機率大於零),只是做的機率可能不一樣(以猜拳來說,最佳策略是完全隨機地出剪刀、石頭、布),並且你確定對方是用最佳解在跟你玩,那麼--

  「你採取什麼策略都沒差。」

  只是你不能讓對方知道你採取的策略是什麼。

  如果你肯定對方猜拳是1/3的機率出各種拳,那麼你就算從頭到尾都出剪刀,你的勝率也會跟你選擇其他策略一樣。(但對方不能相信你的策略是從頭到尾都出剪刀……)

  這個觀念在我身上演變成一種生活的方式,就是如果面對老謀深算的對手,處理某些帶有隨機成分的對決時,我的策略是什麼都不重要,就選擇我自己爽的那種。

  後來的轉型脫離嚴謹了,和人相處時要不管為了什麼利益,要誠實還是說謊。兩種選擇都有可能導致好的結果跟壞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沒差,所以我選擇誠實。

  有點好笑的是,一個人選擇誠實不會受害的前提是,別人必須不相信他是誠實的--「你可以是誠實的,但不要讓別人知道。」(當然你可以讓你信任的人相信你是誠實的,「別人」是指那些可能會藉此利用你的人必須不相信你)

-----

  2015/05/25 FB動態連結

師:「所以集合A跟集合B有什麼關係?」

一些學生(小聲地):「子集合。」

師:「嗯?」

更多學生(小聲地):「子集合。」

師:「嗯?它們有什麼關係?」

學生甲(小聲地)(無奈貌):「好啦,subset。」

師:「對~A是B的subset。」

學生甲(正常音量):「說子集合不行嗎?」

師(疑惑貌):「子集合跟subset有什麼不同嗎?」

學生甲:「它們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們說子集合你不會有反應,要說subset你才會有反應。」

一群學生笑了。

學生乙(笑著):「你有必要把話說得那麼白嗎?」

-----

  2015/05/27 FB動態連結

  到了大四,才漸漸地聽到"性別"的問題出現在生活週遭的朋友身上。

  有男生性騷擾女生卻覺得很理所當然的。

  有人用刻版印象和偏見孤立她。

  ……

  這些事或許就發生在看似正常的我們之間,只是極少被提出來。

  認真去回憶我大一時所做的事,有些大概也踩在犯罪的邊緣吧。

  侵犯到妳(們)我很抱歉,我無可辯解。

  (不知道為什麼就變成寫這個了……)

  有時聽來,覺得男性不了解女性,而女性也不了解男性。

  男生說:「她願意和我一起吃飯,每天聊天聊到一兩點,她是不是也喜歡我?」

  女生說:「真不懂為什麼男生都要找我一起吃飯,男生不習慣自己一個人吃飯嗎?」

  當然這些也不一定有既定的答案(可能有統計上的答案),只是偶爾就會聽到類似的事情。

-----

  2015/05/29 FB動態連結

「父執輩的過錯再一次要到第三代或第四代子孫才顯現出來。他們現在發現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指導。想出「道德根本就是胡扯」這個想法的人,腦子裡可是裝滿了各種道德觀念後才想得出來的。」--《小即是美》

  就算是那些認為世俗規範有一大堆問題,法律或眾人的道德觀多半是狗屁不通的人,多半他們自己也有一套能說服他自己、適用於生活,不會讓自己作奸犯科的"道德觀"。

  而那些未經過自身試驗,就輕信他人提出「道德根本就是胡扯」的觀念,將其深植於心中的人,他沒有理念可以奉行,也就無法試驗理念的適用性,只能隨機地跟隨欲望採取行動。

  一種能奉行的"理念"或"道德"不太可能能被鉅細靡遺地寫出來,即使真的寫出來了也多半不可能被正確地理解。一旦一個人覺得自己對眼前的"理念"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頓時底下那些被寫出來的瑣碎細節就都無所謂,或可說都是胡扯了。

-----

  2015/05/31 FB動態連結(這篇請點入連結,回應的內容才是重點)

我有一個疑惑:

請問女生們,以妳個人的真實經驗(或周圍熟識朋友的經驗),妳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現某個男生對妳有意思?妳是在妳喜歡上他之前還是之後發現的(如果妳始終不喜歡對方就是"之前")?

-----

  2015/06/04 FB動態連結

  我終於找到這篇了……找這篇的過程中真的是情緒上的波折(雖然自己也有點刻意),會看到很多自己的隱喻,會想那是在對誰說的,就去翻對話紀錄、翻日記去找,就看見很多自己不特別記得的事情,挑起一些情感。

  會看到一些朋友的留言,有些是已經刪除我好友的,如果不是今天這樣找,我還不會注意到對方刪了我,只是覺得很久沒看到對方的消息……(或許這就是被刪除的理由吧(?))

  也看到一些曾經很聊得來,後來卻沒有再聯絡的朋友。應該說,別人也改變了些吧?

  我有點這麼想,我是活在「問題」裡頭的人,因為從小不擅於和人交朋友,那教人、幫助人總行吧?現在覺得自己的專長是,當別人處在低谷裡時,陪伴對方、或看能不能給予建議。

  如果對方覺得狀況很好、很滿足於現況,那我就更容易靜默。

  以上這些都不是我為什麼要找這篇動態的理由。

  因為前幾天,我在被別人問起這個問題時,腦中反射性地跳出了「肢體進展」以外的答案……

  我這幾個月來,在被問起前,絲毫沒有察覺自已想法上有了這種轉變……

  下一篇動態再寫完。時間有點晚,該睡了。

-----

  2015/06/07 FB動態連結

我三次失去了妳對我的信任。

第一次我沒有察覺妳信任我。

第二次我還在懷疑自己的心。

第三次,妳動搖了,妳挖了一個洞,要測試我值不值得信任,我卻因為太相信妳對我的信任,相信那是妳對我的坦承,輕易地就跌落了。

-----

  2015/06/12 FB動態連結

上了一門Catch版版友楚門開的「無限聊天」的課,算是對從高二到現在,關於人際相處之間所學習到的、經歷到的,有一些回顧和反思吧。

除了再次意識到這段旅程學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有什麼改變、不認同什麼,也有些新的觀察。

上課提到聊天的話題大致分成四類:

生活

專業

理想

過去

一層一層地往下深入,最上面的生活跟專業,是一般人最能隨意聊的,聊這些東西比較沒有壓力。

越下層的越深入,一般人要在比較信任對方以後才願意和對方聊下層的話題。

生活是什麼?

泛指食衣住行育樂,哪裡有好吃的東西,彼此分享;穿搭的品味;清大裡有什麼漂亮的地方;行我就不知道了XD……

我對自己新的觀察是……

我幾乎沒有「生活」。

食衣住行育樂中,我唯一會有興趣分享、會比較感興趣聽的話題只有"樂"。這樣或許不正常,但也不一定不好。

我的生活充滿對人的觀察、對事物的觀察,那個人在做什麼?為什麼他要那麼做?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為何不設計成另種樣子?這些應該都算在"樂"裡面(當然桌遊、線上遊戲也算啦XD)。

而「專業」的那層,數學的專業也不像對電子產品的專業、教育的專業、理財的專業那樣,能和一般人聊起。

這兩個前提所引發出的結果就是--

「我和人聊天時的一般話題就是理想跟過去」

(這也是給在初識時喜歡聊生活話題的人,帶了一點壓力吧)

意思是我和人的關係,在起步時就傾向深入(如果起步有成的話XDDD);相對地我也比較沒有初識的隔閡,不需要建立信任後才能談論理想和過去。

(那建立信任後我會特別做什麼嗎(?),只能說比較會主動講自己的事情,而非總是只問對方的事吧。)

-----

  2015/06/12 FB動態連結

  「人是主,椅子是次。」

  這是在《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中的一句話,當謝錦老師站在教室裡,看著學生們坐在椅子上時說的話。

  這角度坐起來不舒服,你們會選擇承受;視線會被前面的人擋住,你們覺得那是沒辦法的事。為什麼你不調整椅子的位置、角度來配合你自己?你是想學習才過來的,你走進了教室,椅子擺得歪斜凌亂,你就不由自主地配合椅子坐,即使那不吻合你的需求。

  到底這是什麼反叛?原來是對文化的反叛,我們服膺人造的外在環境、服膺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是老師所以如何、我是父母所以如何、身為學長、作為學妹、好室友,在我們文化中「做自己」是放在非常後面的事情。

  前幾天我走進圖書館,想在沙發區找張桌子寫作業,找到了一個空位,包包丟上去,想先去上個廁所。轉眼間看到桌子靠我這個方向上有水漬,心想:「待會回來再換去坐對面那張椅子吧。」

  上完廁所回來,看到對面那張椅子上也有人放了東西了,就在這短短幾分鐘之內。那怎麼辦呢?我坐在椅子上,看著眼前桌上的水漬。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發現這個答案卻讓我再次醒悟。

  「把桌子轉個方向就好了。」

  自己仍然是這樣的人,非到必要時候,不會去考慮改變環境,而是會反射性地改變自己去迎合的吧。

-----

  2015/06/14 FB動態連結

寫問卷寫到有新想法XD(問卷連結:https://www.ptt.cc/bbs/part-time/M.1434200019.A.24A.html)

為什麼我能夠在虛擬的世界裡追求實力的極致,卻很難對現實中的其他事物實踐呢?

因為我喜歡的是「找尋特別的玩法」、「做別人認為不可行的事」。

舉例來說,「打桌球」跟「玩爐石戰記」。

今天我想嘗試一種打法,一種策略,別人認為這樣打很沒效率、這樣打很弱,但是我想了想覺得有一點可能性,想要試試看。

如果這種心態用在打桌球上的話,在嘗試奇異策略時和別人打,別人會覺得我太廢、如果對方認為我原本桌球還算打得不錯,對方就會覺得我在亂打、我在放水,覺得我不認真玩。漸漸地就不會想要跟我打桌球。

如果這種心態用在玩爐石戰記,組了一組牌組,按下尋找對戰對手,我始終能找到玩家來電我,反正我就是盡可能地試這組牌組,別人會覺得我廢、覺得我在亂玩,別人會一直贏我,但總是會有人來和我打,我總是有磨練這種奇異路線的機會,哪天說不定就真的走出了一條路。

很多奇怪的路,大家不熟悉,一開始用起來會很廢的,不經過大量的嘗試,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即使熟練後會比原有的方法更好。

在線上遊戲中不管我們做得好壞,嘗試的機會始終都在;

但在現實社會中,有些時候是你不照著規定走,就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要不然就是,你不照著規定走,穩定地成長的話,別人就不想浪費時間陪你練習。

上台教數學:很少有一群又一群的學生(的父母)願意讓你嘗試各種可能的教法。

表演:很少有一群又一群的觀眾能花時間看你在舞台上各種形式的展現。沒有嘗試機會,要磨出一種新的能感動人的表達方式是困難的。

人際:學習新的和人相處的方式時,會喜歡新的你的人還不在你生活周圍,你周圍的朋友又早已習慣了舊有的你,只怕你在練習的過程中還沒因而交到新朋友,就和舊朋友因為各種誤解而分開,承受不了孤獨就使得你又不得不回頭採取以往的心態。這樣說來,好像要培養新的方式,刻意地去接觸大量的新朋友是必要的過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