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會覺得我在敘述,不認識我的人可能覺得我在自大,但我對興趣的付出,轉化成實際就是→家裡很多思考書刊、邏輯遊戲,還有線上遊戲雜誌。)
很多人問過我:「紹東,數學你都怎麼讀的啊?」
大部分我都回答:「沒什麼在讀。」
事實上是如此,但數學的優勢是怎麼來的? 我認為那就是興趣而已。
我媽曾跟我說過,她聽見我說夢話,是在算數學。
我認為自己無時無刻都想著邏輯、想像力方面的事情,看到什麼東西自然就有什麼聯想,總認為自己能感受到一些別人沒有察覺到的事情。
也玩過很多邏輯的遊戲,喜歡自己研究出如何獲勝、或者是如何完成題目的感覺。
玩魔術方塊也是,很希望自己能在知道最少資訊的情況下,探索出最多的事物。
當時5*5*5方塊一到手的時候,我第一個目標就是看能不能從"第一層玩到第五層"嘗試了非常多次的錯誤腳本,終於讓自己察覺到一些淺顯易懂的事實。
如果你的興趣沒有漸漸變成你的專長,那我會懷疑你到底對它是不是真心的,又或者只是短暫的時刻有感覺而已。
玩電腦遊戲也是一樣,我拒絕讓自己只有新手的程度。當遊戲玩成興趣的時候,自然而然無時無刻都在想它,多想,自然就會比別人更好一些。
我很少抱怨,現在越來越少,學習事物我盡量兢兢業業。
也常到書局看書,看有沒有能夠讓自己更好的部分,像我現在的讀書方法,就是從別的書上看到的。
我從不認為不做改變,人生就能有所進展,也許我的興趣是追求變化性。
我也有想過為什麼我腦中可以放下這麼多首歌的歌詞跟旋律,要是說都拿來背那些背科,我所能發揮的能力可能就不只如此。
但是我並不會拿腦容量來這樣用,因為我知道我能記起這麼多首歌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常"複習",一天有1/8的時間嘴巴都在唱歌吧(就算嘴巴不動,心裡也在唱),所以根本忘不掉。
新的歌只要一開始先聽個7、8遍,然後連續兩三天重複唱這首歌,就變成了很深刻的印象。等到新歌穩定,又沒有繼續聽到新的歌曲,就會從龐大的歌庫中隨意挑選來複習。
(唱歌是我的興趣,不過聲音有沒有被當成專長就不曉得囉=ˇ=")
而興趣如果只是淺淺的,那可能就很難從其中獲得收穫,像魔術方塊只是背背公式玩玩,就可能很難體驗思考;音樂如果只是隨意的聽,幾乎不怎麼重複,那也很難讓自己真的很會"聽"音樂。
老子心態吧! 「博學的人就不專精,專精的人就不博學。」
奉勸各位尋找自己的興趣,也設法把自己的興趣,轉變成自己的專長吧!
後記:
當讀書變成我的興趣,似乎一切都不再那麼困難,即使現在高三了,有空閒時間的話還是會跑到大的書局,去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書,然後也趁機複習前幾次看過的書。
興趣≒專長,讀了越多書,就漸漸發現自己對文字的處理能力有明顯提升,看書也變的比較快,也更能夠藉由書本吸收知識。
但我在書局讀的書可不是都課業上的阿0.0!
大部分以"兩性溝通"、"人際交往"、"速讀"、"邏輯思考(數獨之類的)"、"人生價值"、"親子教育",很像這個大部分有點多阿(?),大概四個小時可以看個6、7本書吧! 只不過對於書中的印象,說真的,沒有提問法的話,還沒辦法說出個所以然。
「專長若不是興趣,則會漸漸荒廢;興趣若不是專長,也可慢慢起來。」
- Oct 11 Sun 2009 10:14
為什麼興趣≒專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