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小的想法,所以我猜大概寫寫又會偏題吧(?)。

 

  我在想,過去的經驗是如何幫助我們學習新東西的?

  當然其實是以桌遊規則為例,玩過很多遊戲是如何幫助我們學習新遊戲規則的?

 

  大概是我們做了一些概念的分類,每種概念有幾種不同的選擇,我們透過這些視角去很快地理解一個規則的用意為何。

  起始設置有順位,每個玩家起始金錢不同,這是順位補償的概念。

  順位補償也有其它種常見的方式,如起始分數不同,如起始資源不同,如有些設置由尾家開始回推到首家(如蓋建築在哪裡)。

  當我們看到一個這種起始設置的細節規則時,我們會去辨識這條規則是不是順位補償的概念,如果是的話就可以從過去的經驗找出對應的模式去理解。

 

  玩家要放置工人到格子上,工人放置的機制。同樣也有:

  一個人放了其他人都不能放;

  可以有多個人放,但後放的人要支付額外費用,在這個情況又有區分成同一個玩家能不能重複放同一格;

  可以驅趕別人已經放的人後再放人,等等的不同處理方式。

  所以讀到一段工人放置的規則時,就會自動去對應到腦中曾見過的類型,就算是新的類型,也會很快地看出它跟其他常見類型的區別,並因此對這個"區別"特別有印象。

 

  再多舉例子好像也沒有更多意義了(?),這整個論點對於「過去的經驗如何幫助我們學習?」的回答是,我們透過「將過去的經驗歸納成概念」,每個概念有多種選擇,就像腦中有很多個抽屜,每個抽屜對應到一個概念,我們就從每個抽屜裡抽一種情況出來,綜合去理解新的東西。

  

  不然換個角度想好了(這種東西就是只有開始寫文章以後才會開始聯想到,原本空想時可能想不太到),如果要舉出人生中的其他例子呢?

  例如我們對人的認識也有幾種概念,每種概念有多種選擇(這種情況不太適合用選擇去指稱)。

  道德觀、社交方式、面對壓力時的反應、表達事情的方式、處理事情的方式,有時我們很快地就會透過極少的觀察,去推測(猜測)別人是怎樣類型的人。

  但那些猜測其實是我們綜合腦中過往對於這種類型的人的認識,認真說的話大概都還是算錯吧,頂多只能算部分猜對。

  

  總之說著說著,又是一些大概很久以前就有人寫過的觀點,只是你又換了個角度去描述、解讀。

  我們透過偏見、刻板印象,來加速我們認識世界,理解他人的過程。

  細想是不近人情,但實際上是很有效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