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新增規則教學-----

  教學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NxLLkLAk4&t=985s

  -----

  隨意起個頭,這篇文章打算介紹(推測)一下水壩說明書中提供的第一次遊玩的設置蘊含的路線是什麼。

  雖然我並沒有玩過最基本版的規則(每次玩都有加擴充),但還是可以紙上分析一下起始設置給的公司與執行官組合的用意。

 

  文章中用詞的原文對應與簡稱:

  水壩的基底(Base):簡稱水壩(EX:建造水壩的時候)

  水壩的身體(Elevations):簡稱壩身,含壩身共幾層的水壩簡稱幾級水壩

  中立水壩(Neutral Bases):簡稱上游、中游、下游中立水壩,或一級、二級、三級中立水壩

  水管(Conduits)

  水管產值(production value):水管產值多少的水管簡稱多少級水管

  發電站(Powerhouses)

  私人建築板塊(Private Building Tile):簡稱私人建築

  合約(Contract)

  施工輪盤(Construction Wheel):轉幾下施工輪盤簡稱轉幾次輪盤

  科技板塊(Technology Tiles):高級科技板塊依級數簡稱幾級的建物科技板塊(EX:二級的壩身科技板塊)

  挖掘機(Excavator):簡稱褐色機械

  混泥土攪拌機(Concrete Mixer):簡稱白色機械

  -----

  四家:

  4122.jpg

  白色公司法國(France)能力:當你執行生產行動時,你可以用合約所需的發電量少3的發電量來完成合約,包含國家級合約。

  (備註:說明書中沒有這樣寫,但BGG上作者有出來澄清

  執行官Viktor Fiesler能力:當你執行生產行動時,若所發的電小於4點,會改為4點,然後才修正。

 

  漫談:

  從四家開始介紹,因為理論上來說,工人放置遊戲的首家通常比較有優勢,所以這個起始設置應該給了尾家最強的組合(或者是最容易上手的組合)。

  那其實也確實如此,這個公司配上執行官所能做的事情,大概是聽完規則就能想到的事。

  發電至少4點後再修正,然後解合約的需求又少3點,表示若在沒有修正的情況下,隨便發電無視水管產值跟水量(至少要一滴),都能完成7點的合約。

  若使用+2修正的生產行動,加上發電站的+1修正,就可以解10點的合約。

  (4+2+1=7,7點發電量解10點合約)

  若蓋出第4間發電站,再+2修正,就可以解12點以下的合約(不過12點本身沒什麼意義就是了)。

 

  所以這隻開場最簡單的想法,就是找個中立水壩,最好水管產值很低的(好蓋),前期還沒解鎖公司能力時至少可以用一滴水發4~6電,不斷地拿合約、發電解合約。

 

  弱勢:

  中期轉型,如果沒有取得足夠好的位置(容易取得水,跟有3級水管),後期就無力解國家級合約,發電量也會衝不太上去。但前期解合約所累積的資源應該是足以選一個好位置,建一條一條龍(水壩、水管、發電站都是自己的)產線。

 

  開局:

  怎樣的開場比較有優勢呢?看平原的三層中立水壩(以下以幾級水壩稱呼)的位置,有個地方的兩條水管產值是1和2,1級水管很少會有人想用,2級的也不太有強度,但對這隻來說那都無所謂。

  所以如果三級中立水壩在這個位置,那開場在那裡蓋2級水管(至於要先蓋發電站還是先蓋水管,我覺得見仁見智),有拿可以蓋水管的科技板塊的話,連1級水管也拿下來(剛好4+2=6隻褐色機械),這樣就幾乎可以完全佔據這個中立水壩的使用權了(因為別人不太會想用)。

  為什麼考慮先蓋2級水管,因為別人如果蓋了2級水管,他就比較有可能使用這個中立水壩;但如果是你蓋的,別人用你的2級水管給你錢、讓你加分,你基本上沒虧,因為2級水管還滿弱的。

  當然如果很早就開始往後布局,也可以只蓋1級水管早期用個3~4次就好,剩下來的褐色機械先用去蓋水壩。

  而如果三級中立水壩設置在有3級水管的位置,這個開局就不那麼有利益了(即使旁邊有接1或2級水管也一樣)。可能就要自己蓋水壩、水道、發電站,先自己開出一條龍。

 

  機會:

  由於合約少3點需求的能力,這隻可以很容易解國家級合約,但這個組合下的執行官對此沒有幫助。

  要搶的話可能是利用別人的3級水管,例如開局有人在三級中立水壩蓋3級水管的話,或許可以直接付3元蓋在中立水壩的前面,盡快補上兩層水壩的身體,第三回合應該就有機會用3滴水解國家級合約(3x3=9,踩+2修正跟內建+1修正變12,可以解15點以下的合約(也就是所有國家級合約都可以)),若純發電只有6點的情況,只要蓋出第四間發電站就可以解14點以下的合約。

  反過來說,盡可能不要幫這隻角色蓋3級以上的水管,讓他太早且太輕易解到國家級合約的話,一不小心就輾過去了。

  比較特別的情況是擴充中私人建築有一片是生產行動(用水發電)修正+3的,只要蓋完4間發電站,就可以用這個生產行動選任何一點水,發4+3+3=10點電,能解13點的國家級合約。

 

  -----

  三家:

  4123.jpg

  綠色公司義大利(Italy)能力:每次你執行生產行動後,你當回合的總發電量增加3點。

  執行官Solomon P. Jordan能力:當你建築時,可以支付3元來少付1個機械,使用次數不限。所付的金錢不會進入施工輪盤,而是付給銀行。

 

  漫談:

  有兩個公司的能力都是增加總發電量的(這隻跟紅色),這樣的能力本身的效果說不上有什麼明顯的路線,只是讓你比較容易透過發電跑分,比較容易加到回合計分,也許你不用很多水、不需要4、5級的水管,發一次電的發電量4以下也無所謂,一回合發個兩次電,就可以加到不少回合計分。

  簡單說,就是跟著回合事件跑的公司能力。

  每多發6點電大概有4分~6分的價值(錢跟可能成為發電最多的玩家),如果整場遊戲用到這個能力5次,大概就有20~30分的價值。

  其他層面則是你可以在沒有合約的情況下去濫用中立水壩的水,不給別人用,因為你隨便發電都可以跑不少總發電量,橫豎都是做了一個加分的動作。往卡人的方向想倒是有點意思。

  而這個執行官的能力就是蓋建築的自由度,只要你有錢,想蓋什麼就蓋什麼,雖然怎麼生出錢是一個問題,但建築的自由度高,回合計分就比較容易加到(大多數的回合計分都是建築相關的);加擴充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錢蓋建築,把資源留下來去外包工程。

  

  開局:

  要讓執行官的能力派上用場,生產出錢的機制就很重要,蓋兩個水壩的收入是3元,第一回合拿蓋任意建築(?科技板塊)或蓋水壩補水的科技板塊,第一回合蓋出兩個水壩開始領錢、擋水……想了想覺得這路線似乎不太可行,兩個水壩用掉6個褐色機械,也沒錢蓋水管了。

  另條路線可能更有價值,試著幫別人蓋水管,蓋兩個水管的收入是1個機械,幫別人發電、領別人的錢來蓋建築,畢竟對這隻執行官來說,你的錢的用處比其他玩家還高。

  如果有拿到那個I的水管科技板塊就更好了,蓋了拿水管產值兩倍的錢回來,第一回合蓋1級跟2級水管,錢先補回來,就能繼續蓋建築下去。

  之後一旦缺白色機械,就用褐色機械蓋水管去補錢,然後用這些錢當白色機械去蓋發電站;而且蓋第四個水管的收入也是錢,蓋好蓋滿錢多不吃虧。讓施工輪盤源源不絕地循環。

 

  弱勢:

  不太能解國家級合約,而且往那個方向去努力的效益也不像其他公司的效益那麼大。

  因為自己很輕易就能跑總發電量去計分,與其爭高發電量不如試著多次發電,然後把資源投注在其他部分,如蓋大量建築之類的,來爭取回合計分。

  

  機會:

  赫然注意到,這個公司圖版的前期收入效益是所有公司中最強的(其實是因為我的這個公司配件有毀損,所以很少拿這隻出來玩(?)),其他公司都有一格是3分,只有這個公司的三格是資源、錢、轉一次輪盤(這隻的3分併入第四個水壩的5分收入了)。

  看來偏向建築流並非說說而已,想辦法在第二回合就把水壩、壩身、水管都蓋出兩個(先踩轉3下輪盤把資源弄出來),從第三回合開始就有非常大量的資源可以運轉了。

 

  如果第三回合的計分不是很重要的話,少發一些電爭第四回合的順位,第四回合去搶3級科技板塊補後期的分數,兩片中應該至少一片有用。如免費蓋水壩的(水壩收入是5分跟7分,第四回合看能不能蓋完),科技板塊加分的、二級以上水壩加分、研究院加分等等,能配合最後兩次回合計分的就更好了。

  第一回合如果有不放工人蓋發電站的那片也值得拿(例如沒有水管拿錢那片),身為建築流就是要盡可能省下需要的工人,然後整場遊戲只用這片來蓋發電站,畢竟不急,而且第二回合開始後施工輪盤就轉很快了。

  -----

  二家:

  4124.jpg

  黑色公司德國(Germany)能力:在你執行生產行動(用水發電)後,可以立刻再用另一個發電站執行一次生產行動,這次生產行動不受任何修正影響。

  執行官Jill McDowell能力:你建造水管時,可改為支付相當於水管產值的白色機械(而非支付兩倍的褐色機械)(你不能混用兩種機械來支付)。

  

  漫談與開局:

  這個執行官的能力非常鼓勵玩家蓋水管,撈別人分數跟錢的路線。同理一級水管科技板塊(蓋水管拿級數兩倍的錢)也很合適,可以取得大量的錢。

  光是這個執行官本身,就能讓你用飛快的速度蓋完5個水管(當然要搭水管科技板塊),每回合跑7分,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蓋讓別人太爽的水管,盡量把1、2級水管蓋完就好。

  如果想把最後一個水管蓋在高級的位置,例如4、5級水管,建議先在上游中立水壩的前面蓋你的水壩,然後再把水管蓋在那裏,這樣可以確保你造的高級水管不會被別人很有效的利用(因為上游中立水壩只有一級)。

  這件事情其實也不難,反正你用白色機械蓋水管,有6個褐色機械無處可用,蓋一個上游水壩並不困難。

  

  而公司的能力就像是跑發電量跟多解合約的折衷,另一種用途是控制水量,一些細節的操作(連續發電)可以讓別人少拿一點水、讓自己的水不容易被偷走,諸如此類的。

  由於贈送的第二次發電不修正,如果有4、5級水管的情況下,可以善用1個人的生產行動格(減2修正的),發一個廢電再用第二次發電去發一次8~15點(這也是我上面寫最後一個水管蓋4、5級的原因)。

 

  弱勢:

  似乎還好,沒有特別弱的地方?大概就是水壩的身體不好蓋(因為白色機械都拿去蓋水管了),拿合約時可以往這方面去補足,整場遊戲蓋一個三級水壩就可以了。

  不過和其他家比起來,第二個水壩的收入是3分,對建立引擎沒用。而較有用的3元是第二個壩身收入,前期又不好蓋(又或許要前期蓋壩身,中期再補水管?)。

  而經常用水發電的情況下,盡量不要仰賴別人的水管,不然每次發的廢電都會幫對方跑分。

 

  機會:

  二級的問號科技板塊(支付機械時可以支付任意顏色機械)很適合這隻角色,理論上(至少我認為規則應該可以)你用執行官能力加科技板塊能力,可以用4個褐色機械蓋4級水管(先改用4個白色機械支付,再用科技板塊改用褐色機械支付),這樣中期褐色機械就可以有其他用途。(可能實際規則不行)

  -----

  首家:

  4125.jpg

  紅色公司美國(USA)能力:每滴透過自然流動經過你的發電站的水,使你當回合的總發電量增加1點。

  執行官Wilhelm Adler能力:在山區、丘陵、平原建造水壩的基底都只需要用3個褐色機械。

 

  漫談:

  分成兩個部分來說,一是這個執行官用處何在,另個是他的能力要如何輔助美國的能力。

  一般而言用3個褐色機械蓋在上游也沒有太大用處,因為沒有足夠的白色機械可以蓋壩身,只有一級的水壩往往用處也不大。

  能出手的機會大概是別人蓋在上游了,水管建出來了以後,你可以去蓋在他那裡,偶爾用1滴水來用別人的水管發電。

  其他的好處例如可以比較優先佔據到好位置,其他玩家蓋出一個下游水壩後,就很難確保能蓋到第二個下游水壩(只有6個褐色機械),就算真的蓋得到,兩個下游水壩的用處也不是那麼大。這個國家就可以前期就搶佔一個中後期較好的水壩位置。

  一級的問號科技板塊不錯,因為前期就要搶好位置時通常都要蓋紅色區域,而前期也不太有錢(況且這隻角色的金錢收入在第四個水壩的位置);二級的水壩科技板塊也不錯,這個國家可以在某些回合中完全放棄用水發電,但透過水流經過發電站(國家能力)跟科技板塊發電的效果,來獲得回合計分跟解合約。

  國家能力則是需要觀察場上水流的情形,目前有兩種情況是還滿適用的,第一種是搶佔上游的中立水壩上的水壩位置,以及其下方的發電站,一旦在那裡蓋了水壩,幾乎就可以確保那裡的水必定會流經你的發電站(因為一個你的水壩跟一個中立水壩,幾乎不會有人來蓋水管用中立水壩的水);

  第二種是當下游的中立水壩兩旁的水管分別是一、二級的時候,如果能把這兩個水管都佔據(優先蓋2的,之後再補1的,或是看情況發揮),並在下方蓋發電站,就能確保任何流到這裡的水都會給你分數或發電量(要不然被用掉,要不然就流經你的發電站)。

  如果第二種情況剛好搭配到上游的中立水壩在最右邊的話,那就更搭配了,但要注意中游的中立水壩在右邊的話就不太有利。

  除了上述這些情況外,執行官的能力讓你方便先蓋水壩,可以在你發電站的上方水池的紅色位置蓋水壩,一旦你這樣做了,別人就比較不太會想來在你下面蓋水壩(因為比較不容易獲得水),變相就又讓你能跑更多總發電量。

  當你用這個國家時,會放水相關的合約對你來說的價值都會提升,因為很多時候放1滴水就相當於跑1點總發電量,規劃得好的情況放3點水可以跑5~6點電,就相當於4分多的價值了。

  第四個壩身算是這個國家的關鍵之一,因為它的收入是立刻流兩滴水,在一個回合中蓋出來,下個回合開始時又再發動一次,就是4滴水,盡量利用這個時機點來讓自己完成一張國家級合約,例如一個二級水壩配五級水管,或是三級水壩配四級水管(三級水壩能裝4滴水的執行官也是能搭配這個操作)。

 

  如果再考慮擴充的外包工程跟私人樓宇的話,二級的外包工程中蓋兩個壩身很強(雖然對其他玩家也很強,但不是所有玩家都能很容易蓋出上游的水壩);而私人樓宇中可以用來跑一些發電量的建築也算適合這個國家,零零總總加起來就可以不用水發電一樣跑到很多的回合計分。

 

  -----

  擴充:

  4126.jpg

  橘色公司荷蘭(Netherland)能力:每次你執行生產行動後,放1點水到你一個尚未裝滿水的水壩裡,不能是剛才用來發電的那一個。

  執行官Tommaso Battista能力:將你的一個工人換成黃色工人。每次你放置黃色工人到恰好需要一個工人的行動格後,你可以立刻再執行一次行動(將黃色工人放置到銀行(Bank)得1元不能觸發此效果)。

  

  漫談:

  想想看如果要配一個擴充的執行官給她的話,怎樣會比較強(?),或比較直覺。這個公司的能力玩到目前為止的經驗都還滿難用的。通常要一回合內多次執行生產行動才有用?又或者是要場上水資源非常稀缺才有用?但這隻的收入會補大量的水進到遊戲裡。

  又或者有可能,要大家非常卡才有用(?)。

  而且前期的建築收入很少,其中一個還是放水滴,前期通常不會有什麼用的樣子(因為建築不夠很難自己吃下兩滴水),感覺是很保守的能力(讓自己必然有水能發電)。

  都說成這個樣子了,好像在暗示著,這隻角色可以前期放棄跟別人爭場上水壩的好位置,就如同說明書裡介紹的故事背景一樣(?),這是一個後來才加進來爭奪的公司,前期可以把資源主要放在私人建築上(如果有足夠好的私人建築的話),反正後期蓋哪裡都可以,只要建築蓋出來,水資源非常容易取得,甚至可以考慮第一個水壩就蓋在用高級水管的位置,用中期拿的強力科技板塊去補高級建築物(如二級科技中蓋水管最多只用5個褐色機械)。

  說來放水的能力還有另外的用處,開場搶下游中立水壩的2級水管(如果另一根是3級水管的話就不建議這樣做),然後放水的時候盡量讓那個中立水壩加水,讓別人發電,讓別人去競爭,自己漁翁得利。

  如果不選一定要搭擴充的執行官效果,那只有兩隻可以選,一次解多張合約的,跟每回合有一次機會可以連續執行兩次行動的,前者跟多次發電的理念不搭,所以應該就搭配後者吧。

  (結果變成超難操作的組合了(?))

 

  這樣的組合會讓這隻角色有較大的順位優勢(原本走私人建築就有這樣的優勢),例如拿較好的科技板塊、外包工程、合約,變相降低其他玩家從行動格中獲得的效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