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指標(IOI),是《把妹達人》(以下提及時只簡稱"書中")中提及的術語,如果你相信人類的肢體語言會說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很大部分是肢體語言,那麼這個概念其實也是類似的。

  在書中興趣指標可以列成一張表,當你和女性互動的時候,她有哪些行為舉止,表示她對你有一點興趣,有一點被你吸引。(事實上對調性別也可以,只是表格內的事項會因典型的兩性而有不同)

  例如:

  面對面喝飲料時,對方的飲料杯放得比較靠近中間;坐姿往桌子中間靠近(也就是靠近你)。

  你說無聊的笑話時對方卻仍笑了。

  兩人一起走路時,你往某個方向靠近(例如去旁邊看東西),她跟過來。

  她主動肢體碰觸你。

  聊天時她主動開話題。

 

  這些例子是比較一般人會遇到的,當然書中主要是聚焦在夜店裡的交流,所以更多的是細微肢體動作上的表現,例如當你遠望過去看向她的時候她也看向你、眼神、微笑、抿嘴唇、自在的肢體狀態(不自在的情況像是雙手抱胸、坐姿雙腿交叉等),這些都算在興趣指標裡面。

  由於書中主角謎男提出的把妹學問主要是以"行動"為主,興趣指標的使用方法是,如果在交流中獲得3個興趣指標,就推進關係,例如說一句:「妳想吻我嗎?」(這句話是書中的一個慣例,也可以說是套路,根據不同回答後面是有一套SOP的)

  謎男的理論主要是以發展性關係為主,在夜店裡這樣的原則是有效率的(社會風氣也有影響),但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台灣)裡,一般來說不會推得那麼快。

  稍微瞭解一下興趣指標的概念是有點幫助的,這很接近多數認為的"社交直覺",只是大家把那當成常識,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對於那些少有社交經驗的人來說,這件事情一點都不顯然。

  在我小時候曾經有一次,同班的一個女生主動問我的名子,我就以為她對我有好感。因為那對當時的我而言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居然有人主動和我說話(小時候我通常是在班上被排擠的對象)。

  但是如果考慮到當時的情境是課堂上的老師說要同學們認識自己彼此的同學,就會明白這其實根本沒什麼。

 

  說到這個就要提到情境,興趣指標當然是要根據情境去修正的,如果你有機會在嘗試中學習的話(先以偏見作為基礎去觀察),大概就可以漸漸培養出那種"直覺"。

  簡單的舉例來說,你邀約對方時可以約得出來,這也是一個興趣指標。

  但當你用公事約對方出來,或對方有私事所求於你的時候,那這個行為就稱不上是對你有興趣的舉動了。

 

 

  能夠看出他人對你興趣指標有很大的好處,你更有機會和對你也有興趣的人進一步認識。

  在那些你有興趣多認識一些的女性中,花時間在對你也有興趣的對象上。

 

  不過要觀察到興趣指標你通常是得有所行動,靜靜地什麼都沒做,大概也觀察不到什麼東西。

  例如搭訕、閒聊、邀約、肢體碰觸等等。

 

  我突然在想,似乎大多數在交往前的感情問題,都是單戀的問題,也就是另個人對自己沒興趣的情況。

  對於沉溺於其中無法自拔的人,他最重要、最首要的解藥大概是一個簡單的判準,能夠很絕對地告訴他對方到底對自己是沒興趣的(即使那是刻板印象,即使那有些微的機率是錯的),讓他能夠放下那個對他沒興趣的對象吧。

 

  拉回來,當你從你有興趣的對象身上觀察到興趣指標時("直覺"派的說法就是你感覺到她也對你有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地邀約,例如原本是平常見面的同學,你可以邀請對方一起參加公開的活動;原本是線上經常聊天的朋友,可以單獨約出去玩。

 

  這個觀念在發展關係的初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彼此還不那麼熟悉;但在關係進到較為舒適或親密的階段後,就不那麼適用了,因為你們溝通交流的機會更多了,對待彼此的方式也更"個人化"了,你得確實地去瞭解對方,而不是任憑這些"刻板印象"輕易地為對方下結論。

arrow
arrow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