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校開學,補習班的孩子也開始奔放起來了。

  聲音很大、上課很吵雜、一直在聊天、不想學東西、想玩遊戲、想捉弄同學……

  各種不同的學生跟不同的狀況交雜,我就一個跪(?)

 

  比較靜、有在聽課的學生認為我太溫和了,應該要兇一點(生氣?),讓那些一直說話的孩子能靜下來聽課。

  情緒也不是沒有,只是比較偏無奈吧(或難過),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生氣的(除非要把情緒當作工具來使用?)。

  我心中應該沒太多師生倫理之類的東西,所以我在無奈什麼呢(自我檢討):

  1。願意靜下來學的學生,因此沒辦法好好學習(因為環境很吵、狀況很多)。

  2。不專心上課的有分幾種,一些是學很快的、聽沒幾句已經會了。這不算大問題。

    一些是有能力聽懂,但是比較沒有心思聽,所以也沒懂;再來是真的聽了也不那麼容易懂,但一樣沒心思聽的。

    問題應該是,他們經常都混和在一起聊,坦白說,自己學的會,又不過度干擾其他人學習的話,我基本上不在乎,但這樣的情境是大家聊在一起,要比較專心聽才能聽懂的孩子就被拉走了。但我不知道施力點在哪。

    我的意思是,例如兩個孩子聊的沒有很大聲(不到干擾),其中一個早就會了,另一個還一知半解……

    (好吧我不是很能解釋,只是種感覺)

  3。大概有1/3的學生沒有心聽課,原因可能是白天已經上學太累、或是因為我的課程進度已經要教完這學期了(?),坦白說我不太能理解這種「對自己明顯學的會(或是已經會)的知識進度的抗拒」是什麼理由。覺得教越快考越多?作業越多?

  4。孩子之間各種鬥爭,有時候也不是能被解決的問題,可以論對錯、可以要求禁止某些行為(雖然很容易復發或是以其他形式呈現),但取笑捉弄之間受傷的情緒卻不能解決?

 

  要怎麼脫離危機呢(?)(有時候可能解法還不存在?例如要等開學症候群結束(有這種東西嗎?))

  目前想到的辦法是讓一直講話的孩子不要待在教室裡吧,例如站在門外讓你聊個夠(?),下課以後再讓他們留下來補課。

  (雖然我用大腿想也知道補習班主任應該不會喜歡這種解決方式(?),不過會不會接受就不一定了)

 

  受傷的情緒也會影響到遊戲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對立、分類,有時就讓一些孩子不想參與。

  說實話不參與也不是一個問題(尊重個人意願),問題是不參與的人也不能提早下課,如果他找不到可以一個人做的事情,那他要幹嘛?(例如他問我能不能先走?)

 

  倒是有件事情滿出乎我意料的,現在兩個班每次上課的結尾幾乎都會玩「猜數字」,我用之前的數字紙牌跟常見的終極密碼結合而成的遊戲方式。

  規則簡單來說是這樣,孩子們分兩組,「理論上」每個人會得到一張數字紙牌(實際上因為分組談不攏),拿到那個數字就表示你是那個數字,接著兩組各選出一個人(數字)當王,其他的人當作士兵,遊戲輪流或搶答方式進行,士兵可以問跟自身有關係的問題來刺探對方陣營的王(例如39可以問:「你們的王是3的倍數嗎?」),問完以後可以猜一次,持續這個操作,直到有人猜對他們那隊就贏了。

  或許是我上課很無聊?或是這遊戲還真的有點意思,或是情境使然(例如依性別分隊、依學校分隊),大多數的孩子玩這個遊戲時還滿熱衷的。

  熱衷到一個開學才來上課的學生(之前沒上課所以沒玩到)問我:「這遊戲這麼無聊,為什麼他們這麼喜歡玩?」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回答。

  (要是我搞得清楚我就去當遊戲設計師了(誤))

  可以和人「比較」、可以「爭贏」、包含「運氣」、可以「犯錯」、可以「互相學習」、可以「和人互動」。

  還有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可以成長?」

  看孩子們玩了這麼多次,這個遊戲其實還真的有策略可言……例如先使用哪些牌(因為問問題的數字會被公開),哪些牌問哪些問題(因為我限制他們不能問同類型的問題),根據敵方陣營的習慣挑選王的數字,還有就是「要問什麼問題?」。

  我想如果繼續玩下去的話,再過一段時間這遊戲最具創造性的地方(問什麼問題)就要失去意義了(?),孩子們問的問題一直在成長,某個時刻總會碰到那個「不管我拿什麼數字,我總是能得到我想知道的東西」的程度吧。

 

  站在成長的角度來想,我認為新進來的孩子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沒有經歷那段苦思後啟發的成長階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