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思考課要做的課堂報告。(這篇文章只會打很多很多東西出來,反正我就亂打(回憶?))

 

  要談性別啟蒙經驗,不是談性啟蒙經驗。

  意思是,那些書籍、情境、人讓我對性別議題產生好奇,或者是意識到某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是有問題的。

  而這樣的意識到又帶給我自己什麼樣的改變。

 

  舉個前幾天的小例子,老師上課時談起他以前學生時代的回憶,說道以前他念書時,坐在他前面的一個男同學,在身上穿的衣服上貼滿美女的照片,讓他都不知道眼睛該看老師還看他。

  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是:「他很享受被美女環繞的感覺啊?」

 

  過了一下子之後,我轉念一想……如果今天是一個女生在前面,身上的衣服貼滿猛男的照片,那……?

 

  我閃過的第一個想法是:「她欲求不滿嗎?」

 

  然後我就注意到,自己兩個想法其實是差別待遇。

  對男生這樣舉動的評價,僅僅是覺得這個人還滿有趣的,會把那樣的想法具現化。

  但對女生相同的舉動,閃現出來的「欲求不滿」就有偏向負面評價的意味,很像對方對性方面很飢渴的意味。

 

  細想的話就是,我腦海中沒有這種句子:「她很享受被猛男(帥哥)圍繞的感覺啊?」這種偏向欽佩、覺得有趣的評語。(對女生)

 

  也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也許是一邊聊FB一邊看別人打農家樂一邊寫文章,導致想不到寫什麼的時候就一直咬指甲(?))。

 

  談回國高中的經驗?(雖然這些過往似乎寫過很多次了)

  國小國中讀的兩性書籍都帶滿偏見,關於星座的也是,大多也只是冷讀,給人對號入座用的(?)

  對異性的認識也很少(精確來說,是很少認識別人,無論同性或異性),幾乎都沒有聊過天。

  雖然就算要說我現在認識別人比較多了,也可能不是真的XDDD。

 

  關於追求女生的書也讀很多(國小國中),就現在的眼光看來,那些理論都是似是而非(誰知道呢?說不定以前的時代那些理論會準一點?),什麼哪些舉動是對你有意思,拒絕你是在考驗你……當然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也都有可能是錯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實講的都是兩情相悅的情節,這基本上不算是追求或吸引,只是如何讓兩個對彼此有感覺的人進一步發展罷了。

  (意思是什麼拒絕你是在考驗你,那是建立在對你有意思的前提上,而那些書籍不會提及如何讓對方對你有興趣)

 

  於是乎我當時相信著這些莫名其妙的說法,三不五時幻想眼前這個我根本不怎麼認識的人,她的某些舉動是不是對我有意思。

  (詳細見:只是拿出勇氣,已經顯得不夠。

 

  我突然覺得,根本就很少和別人接觸的我(當時),沒有太多性別刻板印象也是很合理的(?),畢竟沒什麼接觸,也沒什麼人會特別對我說這些東西。雖然也會從書上讀到許多偏見(或者是從情色文學中讀到)。

  但反正也沒什麼實際和人接觸的經驗,就算當時的我有偏見,也沒有讓我施展偏見的地方(?)(不用太認真看待我這篇文章說了什麼,反正就是隨意打的)

 

  到高一還高二時又算是喜歡上一位異性,雖然以常態的眼光觀之,我和她的交集實在是很少(彼此一個月一封簡訊XD),但以我個人的眼光觀之,那封簡訊可能我就要打兩三個禮拜,把所有想說的都講出來。(意思是對她而言,我可能只是眾多普通朋友中的一位,但對我而言,她是我唯一幾位聊得來的朋友)

 

  因為她我讀了很多書,也因此在書局讀到「脫離好人幫」這本書,裡面直指我的許多偏見,引發我用同理心去思考事情。(這裡的同理心是指,同樣的情境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怎麼做)

  例如裡面提到,對根本不熟的人告白有用嗎?作者就要我們反轉思考一個情境,今天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女生突然過來,說她喜歡你,想跟你交往,你會怎麼想?「她也太容易就喜歡上一個根本不認識的人了吧?」

 

  或者是當你以為送禮物給根本還沒有很熟的對方,能夠引起對方對你的好感時(例如什麼幫忙做作業、送宵夜),為何不想想,你會送你母親禮物嗎?送一個根本不熟的人禮物,不如送給你母親吧。你的「好」如果是有條件的好,對方也會察覺,一個跟你很不熟的人突然送你很貴重的東西,你是不是也會怕?怕對方對你有什麼意圖,或者希望你會有所回報。

 

  總而言之,那本書顛覆了我以往對於追求(或者吸引)異性的看法,也間接挾帶了一些關於獎懲的概念。

  例如約女生見面,對方如果放你鴿子,你可能因為自己喜歡她所以就算了當作沒這回事。而書中是說你不該這樣,對方和你不過就是朋友關係(目前),你應該表現出你的原則,告訴她她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讓她知道妳是一個有原則的人。

  或者是冷處理,如果聯絡對方一段時間都沒反應,或者約不出來,那就不用勉強了。「約不出來的都不是朋友。」;「不在乎的最大」。這樣的概念基本上是適當的,我們本來就不該勉強去結交不想和自己相處的人。只是作者在詮釋上的理由比較偏向「欲擒故縱」這種獎懲的依據。(例如聊一段時間之後突然不聊)

 

  後來同一時期讀的「把妹達人」傳達出更多獎懲的意味。

  開頭就講典型的擇偶標準,男性要的是女性繁衍後代的能力,所以對方的身材要好(乳房大能提供母乳、翹臀也許有助於授精成功的機率)。(基本上這個論述也不怎麼有道理?)

  而女性要的是男性維持生存的能力,主要是權力和財富。

  所以男性要吸引女性,其中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成為社交(群體中的)領袖。

 

  而後書中前段第一個出現的範例是「否定法」,對於非常漂亮的異性(10分滿分),因為太多人會對她有興趣,對她獻殷勤,你要做的是對她不以為然,雖然不至於是批評但是帶有貶低的方式和她打開對話,例如嘲笑她的指甲造型;聊到一半時說「和妳聊天時妳的鼻子會扭來扭去耶。」,不至於是批評,但是表達出你並沒有在討好她的意思。

  那麼她就會想,眼前這個男生不會特意討好我,是不是就代表他是很受歡迎的?

  類似的例子像是去夜店的時候也帶以前認識的漂亮女生去,藉由這樣的方式間接傳達出自己的社交價值。

 

  相處過程中對方如果原本預設她自己的價值很高,你就要將她壓下去(相對也提升自己的價值)。例如她如果提出"無理"的要求(即使如果是一般朋友對你提出那樣的要求,你可能會答應),你就要拒絕她。

 

  到後面有拆下防衛的一些手段(這本書主要目的就是,如何讓女生和你上床)。

  例如建立服從,從邀請對方伸出手玩些遊戲開始,到全身都需要移動的動作(例如帶著對方轉圈),不斷升高。

  也提及典型社會規範認為女生不能表現得太放蕩,所以她就算想和你發生什麼,也不能是表現出是因為她想要,而是要把責任放在你的身上。

  是你主動和她搭上話,是你約她出去,是你因故把她帶到家中,是你因故(例如我要讓妳看個東西)帶她進房間,是你製造出適合發生什麼的情境,是因為你說你很喜歡她,很想和她發生關係,她才因此和你發生了關係,而她不需要在腦海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她只是被你帶領,一切就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英文書名叫《The game》,其實也就是把彼此之間這樣的過程稱作遊戲,你只要在對的時機做出對的舉動,就能達陣。而就探究許多策略,手段。(也可以說這樣是物化女性)

 

  高三、剛進大一那時期,因為這些薰陶,搭訕了許多異性,也做了許多肢體動作,經常就約約看女生,偶爾也會運用書中的方式。

  稍微詳細可見:我經歷過的兩次改變。

 

  後來是遇上了瓶頸,和許多人討教,又讀了許多書之後,才又漸漸改變。

 

  我想可能跟這本有關係吧--《愛孩子,不必談條件。》

  這本書是在講教育的,提出許多對於獎懲的觀點,例如有些人說考試考不好就要懲罰孩子,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好的,應該要用獎賞的方式,考試考好就給孩子糖吃,給他正面回饋(記得我上面說的建立服從嗎?這就是建立服從)。

  作者在書中提到,這兩種方式根本就是一樣的,你在他/她表現好的時候給他獎賞,就等於是在他/她表現不好時懲罰他/她。

  如果用獎懲的方式去誘導孩子,那麼會讓孩子做那些事情時是帶有目的性的,一旦獎懲消失,孩子又不會那麼做了。

  似乎也有實驗指出,沒有受到獎懲的孩子,比較會自然產生出對學習的興趣。

 

  我當時把這樣的論點,同樣拿到兩性關係(或人與人之間)來想。

  我認為也是同樣道理,獎懲這樣的方式是不好的。

  (讀到這裡可能會覺得我的想法會不會跳太快了,但事實上這是經過很多個月後才轉變過來的,只是我在這裡寫的非常簡略。甚至我自以為改變了,卻其實沒改變。)

 

  愛對方,就只是想對對方做些什麼,不是為了獲取什麼、奢求回報。

  我對某些人說的「為何自己做了這麼多,對方卻仍沒有回應」感到不以為然,我認為如果你說愛對方,那你是在意對方更勝於在意對方對自己做了什麼。

  對方如果不想,你就尊重他/她。

 

  也沒有什麼彼此之間的地位高低(例如你要地位比對方高才能控制她),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多額外需要什麼,如果對方也有意願,那麼彼此就能一起發生什麼。

  詳細可見:「誠實」的選擇。(引言)

 

  從那時才漸漸有把兩個人的關係歸到彼此的意願上,而不特別用什麼手段去追求或吸引。(上面那篇文章是在這個過程很後期才寫的)

 

  說著說著,感覺偏題很多,這跟性別啟蒙真的有關係嗎XDDD?

 

  社會上的刻版印象很多,偏見很多,對於男女朋友的預設也很多。

  例如:足夠完美才能獲得。

 

  或者是交往關係由男生決定,女生只要能接受就好了。(「我喜歡妳就好啦,妳喜不喜歡我可以慢慢培養。」)--喜歡,沒有理由。

  這也很有女生的意願根本不重要的成分在裡面,好像女生沒有權利做決定。

 

  我不期待能改變社會,只是關於個人而已。

  我想,如果要能跳脫出社會認知,彼此勢必要足夠誠實才能辦到。

 

  話說想到以前(高中大一以前吧),要是有女生和我聊18禁的話題,我會潛意識地認為對方一定很渴望,對這方面的議題很有興趣(也可以說認為對方很放蕩),和自己聊就表示想和自己怎麼樣。但現在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不過就是個話題而已。(不過平常和人聊天時也不會特意提起這方面的東西就是了,畢竟對方不一定能接受這樣的話題,就跟所謂不談政治不談薪資一樣?)

 

  我覺得如果在關係中,你/妳是屬於握有權力的一方(社會這麼認為),而你並沒有想要這樣的權力,那麼你必須要主動講出來。(我以為我有為這件事情寫過文章,但沒找到@@)

  例如如果社會認為,男友限制女友的交友範圍是很合理的,但是你身為一個男性,你並不在意這件事情,那麼你最好是主動告訴對方(例如交往之前就讓對方知道)。畢竟對方可能不敢直接地問你這樣的問題,怕你很在意。

  或者是社會認為女生接受男生請客是很合理的,而妳是女性,妳其實比較想要分開付,那妳就要主動講出來,不然男生也可能不敢主動問妳「欸我們各付各的好嗎?」。

  減少對彼此的觀念的誤解。

 

  再舉一個情境,例如假如你有宗教信仰,社會的認知是該宗教不能婚前性行為,但是你覺得沒差,那麼你就要主動講出來,不然你眼前的另一半可能打死都不會和你提起這件事情,怕會冒犯到你。

 

  說這一路以來對我有什麼影響……

  待人處事變得更加坦承吧。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並不要求什麼。從和人沒什麼交集,到非常主動和異性產生許多交集,到現在對人(對男對女)的表現比較沒有差異,順其自然卻又不是太過被動(例如因為害怕就不做些什麼)。

  大概就這樣吧……?(要是繼續講下去又是一堆看似毫無關聯的東西XDD)

 

  要是說到關於性方面的啟蒙也是有啦,從小時候只從情色文學去理解(或A片),自然而然就有許多誤解(當然也相對得到某些常識)。後來是經歷過一些,又讀過了更多書籍,才逐漸拿掉一些偏見。

  算了,還是說到這就好XDDD。(再說下去到底會跑出什麼我也不曉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