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的想法,倒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對人會有敬意的時刻,或者說對於某些行為抱有敬意。
有敬意會幹嘛呢……其實大致上可能也不會特別幹嘛,但在小細節上可能會影響我對待對方的方式。
1.生養小孩的人。
少子化的時代,有意願、有能力生養孩子的人,我都抱有敬意。
有不少朋友們都結婚生子了,偶爾就能在社群上看到他們的分享。
雖然婚姻、繁衍對你而言未必那麼重要,但對人類延續而言可能很重要,如果你身而為人要有價值,理論是就是對人有價值,而這件事的前提是要有人。
(或許我刻意寫得太迂迴了,我的意思是無論你經營、創造什麼,你提供價值的對象都是其他人,所以要繼續有人類出生,你的東西才能繼續有價值。)
(再更白話一點,如果你是做教國中數學的教材,那世界上也要有新的國中生出現,你的教材才有提供給他們價值的機會。)
在路上看到推著嬰兒車的人,正被一臺臨停在馬路邊的汽車擋住了去路,要過去就要把嬰兒車推到馬路上,而對向車流不息,原本打算要從汽車左側縫隙穿過去的我,瞬間改變路徑,走到右側的馬路上,讓對向的車流迴避我行經的路線,再走得慢一些、靠外一些,直到穿過了擋路的汽車以後,才漸漸往左偏回到馬路旁邊人行的地方。
至於我身後那位推著嬰兒車的人,有沒有藉此機會通過這個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人。
發表想法時能明確表達自己所知的範圍,以及不確定的範圍,能區分表示客觀而言與個人感受的人。
在網路上資訊流通,謠言四起的時代,能夠公允地針對事實給出評論,收集正反論述的人,還可以附上參考資料的連結就更好了。
另外雖然似乎很少見,但還是提,在評論時能先提出自己的預設立場、可能有的信念偏誤,揭露個人利益的人。
這要說與個人能力有關嘛……不能說沒有關係,但這比較是「自覺」,一個人可以並不透徹理解一件事,但對此有自覺因而保守地表達自身的想法,也算符合我提的條件。
3.能利用謊言做正確事情的人。
因為這是我不太能駕馭的事情(?)。
當然這涉及很難回答的問題--「什麼是正確的事情?」
我判別的方法是:
如果這件事情被人們知道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會認為這個謊言是適當的嗎?
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後,當事人知道了,會認為這個謊言是適當的嗎?
上述都符合的就算是正確的事情。
舉兩個例子:
你的家人被詐騙了,要你幫忙匯款給詐騙集團,你沒有能力說服家人說他們是詐騙集團,但你假裝同意家人的要求,實際上把錢匯到了自己的帳號裡保管。
過了一段時間詐騙集團被捕獲,你的謊言被揭穿,但你成功守護了家人的存款。
另個例子,好像是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情節,一對父子被抓到集中營,父親為了保有孩子的童年,不讓他害怕,騙孩子說這是在玩扮演軍隊的遊戲,要遵守規則。
不過現實中更常發生的都不是這種等級的謊言,那些能不能算是正確的事情就很難說了。
為了讓孩子在公車上安靜下來,跟他說「別人都覺得你很吵」、「再講話會有警察叔叔會來抓你」,這能算是正確的嗎?(我是傾向不算)
一時間要再具體出其他類型,也沒有太好的想法了。
雖然有些在想,充滿活力的人?能作為孩子榜樣的人?但不知道那算不算敬意。
有時會想,現代的孩子是否較無道德上的榜樣了?
在孩子口無遮攔、行為誇張的時候,是否有那樣的人存在,不是批評他、責罵他、懲罰他,而是明確表達出自身對行為的評價,他人對孩子行為可能的評價,這樣做有什麼壞處。
這其實就是我寫〈非教條的道德觀〉的目的(?)(結果其實是在推廣文章(X))。
雖然好像很少人讀,可能我能影響到的孩子也不多。
(可能是要改寫過很多次才會更有機會讓有需要的人讀到(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