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就比較隨性地說說。

  最近想有關「想法」的事情。

  當我偶爾走在窗戶旁邊,我腦中會跑出「從這裡跳下去會怎樣?」的字句。

  偶爾閉上眼睛,會浮現不切實際的性幻想。

  嗯……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偶爾會想到從樓上跳下去的可能,那麼可能會有人認為他可能有自殺的傾向。
  如果一個人坦承自己腦子裡頭偶爾會跑出性幻想,那麼可能有人會說他是心理變態。

  我想說的是,有什麼想法,跟一個人是怎樣的人,沒多大關連(或者說可以沒關連)。



  這次的論述點,重點在語言。

  旁支是視覺。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看過情色文學,也沒有看過A片,那麼他有可能可以幻想這些畫面嗎?
  就一般的情況來看,我們是沒辦法在想像的情節裡感受到自己沒看過的東西。

  總覺得用性幻想來解釋好18禁……

  算了,換其他方式。

  想法,有點像我們學習到的知識。
  也可以說成我們知道的東西。

  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在煩惱錢的事情。
  我看到了這個情況,就過去跟媽媽說:「媽媽,可以去拿錢呀~」
  「去哪裡拿?」我母親疑惑地問。
  「中友百貨。」我回答。
  「啊?為什麼去中友百貨有錢拿?」我母親不解。
  「就去那裡,有個地方會送錢出來呀!」我說。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當時我的意思是什麼XD?

  當時我偶爾陪母親去中友百貨,會看見她去提款機那裡領錢。
  看著看著,每次去那裡,那台機器都會有錢跑出來。
  所以當時的我就認為去中友百貨就可以拿到錢。

  嗯……
  如果我直到現在仍沒聽過「信用卡」這個名詞以及感受它的意義,也沒聽過「存錢」、「領錢」的概念,那麼我或許仍是很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去那台機器,就會自動有錢跑出來。

  會想說,想法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是怎樣的人,是因為,似乎有些人會因為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是別人有什麼樣的想法,就認為自己或對方是怎麼樣的人。

  像謎男方法讀久了,有時候在和異性相處的時候,腦中就會浮現他說的論點,還有該如何採取行動的想法。
  不過那也只是個想法。

  如果沒有讀過謎男方法的人,自然就不可能在腦中跑出那些術語,也不可能跑出在書中如何應對那個情境的想法。

  語言有時候也很容易讓我們誤解別人。

  像有些人說難過的時候,我們認知的難過可能跟他說的難過,程度不一樣。(其實是不可能一樣啦,也沒辦法比較XD)

  很難下筆,因為我腦中浮現的比喻都是跟性幻想比較有關係的比喻XDD。

  驚悚的小說看多了,偶爾日常生活中腦子裡也會浮現驚悚的情節,不過那就只是一個想法,一個畫面,如果浮現的是受害的情節,也不能代表這個人有被害妄想症(同樣的,如果自己有浮現這樣的畫面,也不代表自己有這樣的症狀,只是表示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如果因為自己有的想法,而去為之賦予情緒(例如想到受害的情節就心生恐懼),或者是因為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就認為那是自己,所以應該採取怎麼樣的行動,那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法的確說明了我們是誰。

  不過如果只是一個想法,一個畫面,不帶任何情緒,接受那是腦中浮現的幻想(要說想像也可以),那麼,想法就跟我們是誰,分開來了。



  自己也感覺得到,用語言來描述這些東西,對我而言還不是那麼容易。
  


  另外一件事,意願。

  「意願本身沒有力量」這句話是從「種子」寫來的囉。

  就不說太多了,一句話就好。

  「意願的力量,是人賦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東 的頭像
    東東

    我是黃紹東,歡迎蒞臨我的網誌!想聊就聊吧~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