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因為有朋友要來宿舍,所以想說整理一下桌面,讓表面整潔一些。

  整理著整理著,桌上有一大堆考卷的紙、通知單、宣傳單,還有其他參加活動時拿的文件之類的。

  臨時要分類,也不知道能分到哪。
  寢室裡面也沒有紙類回收箱可以收納。

  拿起一張宣傳單,我的手很自然而然地要把它放到一個還算空盪的書櫃格子裡。

  突然意識到,我在做什麼?

  為了明天有人要來訪,所以覺得應該要整理門面。
  目的是要整理門面,所以宣傳紙只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或感覺放得很整齊(實際上是亂收),那就可以了。

  或者其他的東西也是,上課發的講義,計算數學的一些計算紙。
  如果我就這樣,把這些不知道怎麼分類的東西,就隨意地找到空間就塞進去,那會怎麼樣?

  我可以想像,如果我經常需要整理門面的話,那麼我的東西收納將會是一片凌亂。

  直到我決心把它們整理分類完整,才會變「整齊」。

  「如果經常為了整理門面而隨意收納,那麼外表是乾淨了,收納的東西卻也都亂掉了。」

  而且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整理門面,如果我越晚開始做「全部整理分類」的動作,那麼等到要做的時候,要花費的心思就會越多。



  如果會變成那樣的話……
  那還是算了吧。

  於是我把桌上的一大堆紙,簡略的分成「要用」跟「不用」的兩堆,然後放在桌上,就不把它們收進去了。



  寧願讓桌面暫時亂一些,也不要做出非常凌亂的收納。



  跳開桌面,我想談「學習」。

  桌上有一大堆凌亂的「知識」,把它們收納進櫃子中,或可稱為「學習」。

  (寫到這裡我才突然覺得,這個比喻似乎滿貼切的,不過應該也有人用過了XD)

  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較為容易地找到需要的知識,這樣可稱其為「學習得不錯」的人。

  接著,「考試」(「測驗」、「評鑑」都可以啦~)出現了。

  它要求學習者整理桌面,要求他們把東西盡快地收納好,盡快讓這些「知識」可以從櫃子中取用,這樣才算是「學習得有效率」。

  考試成績,評估我們是否能運用知識(在櫃子中輕易找到「知識」),於是學習者儘可能地把桌面上的「知識」收納進櫃子中。

  還有另件事,因而這樣才能繼續在桌子上擺放「知識」。

  於是,面臨「考試」(整理門面)的壓力的學習者,無法(或不去)花時間思考如何分類這些知識,只求能盡快把它們收進櫃子裡。
  而短期之內還可以記得在哪裡,還能輕易把剛學會(隨意收納進去)的「知識」給拿出來使用。(短期之內「考試」還能考得不錯)

  長期會怎麼樣?

  我相信就像一開始說的。
  這些看似「收納得很好的知識」,事實上全都是一片混亂。

  而「考試」一直來一直來,讓學習者無法花時間去把那些「隨意收納的知識」全部拿出來,做一次很詳盡的分類、整齊的收納。
  如果櫃子越凌亂,要把全部東西拿出來放到桌面上,再花時間分類,就會越費力氣、時間。

  這會讓學習者趕不上下一次的「考試」。

  於是學習者只好一直繼續亂塞知識進去。

  「亂塞知識」→「下一次考試成績好點」
  「把知識全部拿出來重新分類」→「好幾次考試考超爛,之後對長期學習有很大的好處」



  嗯……
  有時候覺得說出一些比喻,都滿淺白的。

  那我們這些學習者,如果現在的「櫃子」是一個「隨意塞知識進去的櫃子」那該怎麼辦呢?

  說不定把它們全部拿出來,做一次完整的分類,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有時候甚至把某些「知識」給全部丟掉,再重新學習都比較省力。(把某個裝滿不知所云東西的櫃子給淨空,在做整齊的分類收納進去。)

  要不然,就下定決心,花一段很長的時間,把一大堆的「知識」給攤出來,在有系統地學習一次。

  要不,慢慢來?

  先設法空出一小段時間。
  然後一次只針對一個目前認為最需要的分類。

  把它淨空,然後每天花固定的時間去掏出一些「知識」,把屬於這個分類的知識整齊地收進去,其他知識再塞回去原本凌亂的空間。

  這樣是一個很漫長的旅程。
  不過也是個會逐漸加速的旅程。

  要是一直面臨「桌面整潔」的壓力,卻又想做好「知識收納」的話。
  或許這是一個辦法吧。

  (其實也可以不去理會「桌面整潔」,考試就讓它爆掉,休學一年之類的方式?)

  或者是設法讓「考試」不要那麼的多……很多方法啦。

  或許我們都陷在某些惡性循環中。

  而獲得表面上的「良好考試成績」,就變成我們很大的嚮往。

  換另種說法,失去表面上的「良好考試成績」,可能會使我們有很大的恐懼。

  感覺寫得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