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只是走在路上,天空下著微微細雨,心卻還是有些溫熱(雖然不完全是舒服的感受),就浮現這麼兩個字。

 

  很久沒發文了,很多事情在忙(其實這種講法滿不精確的),也沒有太多想法。

  或者是有些想法,但是又還不覺得適合寫出來,或寫得出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寫文章,前幾天在catch版上發文時,寫了非常非常久,算是有些生疏的感受。

  但比較多的是,我的括號太多了(?),不斷在寫的過程中論斷自己寫出的文字,有沒有以偏概全(有的話要用大多數?通常?有些?),或者是有沒有對別人抱持評價而非論事……

  用三國演義老師的說法就是,腦中有創作者跟評論者,寫小說的時候要是評論者一直跳出來,就會覺得這樣又寫不下去、那樣又不好,所以在寫小說時要忽視腦海中評論者的話,只讓創作者自然表達就好,要評論等寫完之後再評論(修改)。

  我就是腦海中的評論者很多這樣(?),雖然我也不一定很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就是了。

 

  經歷、回顧,都太多。

  想起高三那年和母親去住旅館時,一位當時很好的異性朋友造訪(還帶消夜過來XD),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些溫熱。

 

  似乎對我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很模糊的,沒有辦法簡單地說某些人是朋友,所以彼此之間的相處模式是怎麼樣。

  好像都是因人而異。

 

  莫名地想笑,當我想到「要是你一段時間內很好的異性朋友只會有1位,那又跟專一的情侶關係有什麼不同呢?」時,就又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者該說,想要怎麼樣形式的關係。

 

  網誌一直都有瀏覽人氣,這我也滿好奇的(即使我最近幾乎沒有更新,也沒有在某些地方發新文章(除了前幾天那篇)),或許是無名跟痞客邦的不同(?),也不曉得看文章的人之中,有沒有人覺得有所助益就是了XD。

 

  數學的uniformly continuous的概念滿有意思的,我是把它套在遊戲的角度來看(雖然選擇有限的遊戲都是滿足條件的),選擇是連續性的,並且沒有上界的遊戲,才會不是uniformly continuous,而這意味著在這個遊戲之中,你可以無限制地追求更高的實力。

  (上面這樣講應該是很少人看得懂……)

 

  簡而言之就是,你在遊戲中想要到達某個目的,而你因而使用某一種策略,這個策略實際用出來,能夠離你要到達的目的有多靠近?

  可能你要到達的100分需要某種特定的策略才能達到,那今天你選用的偏離完美解1步,你會掉幾分?

  有些情況你會掉2分,有些情況你則會因為這樣的一步就掉50分。

  那關於磨練自己這個遊戲的技術就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在大方向找出可以容忍較多誤差的策略;另種是在稍有偏差就會失足的策略中磨練出實力。

 

  如果用農家樂來解釋,前者就是拚生人,人生出來之後,只要不偏離太多,結果都不會太糟糕;後者就是不拚生人,但相對地就要精算動作,可能只要做錯一動,或者是手順一錯,馬上就會從競爭的行列掉出去。

 

  這關係到你設想一個「目標」,然後你構想出一個「策略」去盡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你選擇前者的方式,那就是挑選一個穩定度比較高的目標,這樣即使你想像的策略跟最佳的策略差了一些,你的結果也不會差太多;如果你選擇後者的方式,當然你可以選擇的目標範圍就更廣(因為對穩定度的要求降低),這些目標中可能有許多比前者能選的目標更高,但容忍誤差的範圍就很小,要是你想像的策略跟最佳策略差了1步,可能就差了10幾分。

 

  意思是說,如果你在磨練的時候選用前者,你前中期的表現會比較好;若選擇後者,則前中期的表現則會比較容易糟糕。

  舉例來說,選擇前者的人前期挑了某種目標結果為50分,而他想出的策略可能還很糟糕,會偏離最佳解5步,結果他拿到43分。

  而選擇後者的人,他挑的目標結果是55分,但他想出的策略同樣也還不夠好,也偏離了5步,結果可能就變成35分。

  這是因為後者挑選的目標,能容忍的誤差範圍比較小。

  (我幾乎是把同一句話講了3遍……XDDDD)


 

  再講之前聽過關於餐廳廚師的比喻。

  一個頂尖的廚師,做料理不會拘泥於太多形式、固定的流程,所以即使是沒有見過的食材,他也能(也許吧)依照經驗歸納而出的原則去料理,做出高水準的料理。
  一個普通的廚師就沒辦法,他需要遵循食譜所教導的諸多細節,他可能不清楚哪些步驟是否能被替換,或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調整。

  那一家普通的餐廳,請來了普通的廚師,開出來的菜單就會是「可以容忍較多誤差」的料理,做這些料理時即使時間控制不好、調味比例偏離了些,出來的成品都還是有普通水準之上的口味。

  而如果是頂尖的廚師來做,就能挑選「需求低誤差」的料理,並且做出來的結果會非常好。

  要注意到的是前種類型的料理可能做得再怎麼好,也就是那樣的程度,也許是60~80分(極端的例子,例如料理一包泡麵);而後者的料理做得好不好的差異就很大,也許是30~100分。

  (當然要注意到,若頂尖的廚師做前種類型的菜,他仍能達到極高的水準,但也就只能80分。)

 

  而對於一般不會料理,不打算把料理當作志業的人,他只需要有能力依靠食譜,做出60~70分的料理就足夠了。

  依循食譜可以輕易地讓大多數人達到標準之上的水準。

 

  人生中的諸多事情也是如此,我們有教育傳承過往的經驗,語言做為記載,前人嘗試過的事情,歸結出「大方向的好壞」,可以作為我們的「食譜」。

  依循這些大方向,即使細節上有些許不同,結果仍不會差到哪去。

  但,也許有更好的結果、更佳的解法,但那不在前人探索過的「大方向」之中,而是在那些遍布失敗的道路中,存在著一條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畫成3D的圖形來想像,成就是「高」(z軸),選擇則是底(x軸y軸),前人認為的「好的大方向」就像是丘陵、高原,上面是很平坦的;而那可能的更高境界,則是處在尖聳的高山、懸崖邊,一不小心失足就又會再次遭受失敗。

 

  與其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學到的是如何走到更高的領域,不如說我們是學到「更加看清楚自己的選擇所導致的結果、影響,並且有能力控制、改變。」

  (用數學的講法就是,當我們想要結果和目標有多靠近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做出「會使那個結果和目標足夠靠近」的選擇。)

 

 

  嗯,這個概念幾乎被我講到爛掉了,都是類似的概念,不同的講法XDDD。

 

  就再跳開這個話題吧。

  前段時間Catch版上談到許多心機的吸引異性的方法,有些是特別針對外貌出眾的女性,認為這些外貌出眾的女性,平常接受多了奉承、取悅,所以如果你要引起注意的話,要用否定、打壓的方式,來顯示出自己不像大多數人一樣,非常在乎她的外貌。

 

  想到某種可能性的時候,莫名覺得悲傷。(可悲)

  想像一個小時候外貌普普的女性,從小遭受到的多是冷漠、忽視,在感情上非常不順遂。

  有人給她建議,說男生很容易被外貌吸引,妳要先把自己變得足夠漂亮。於是她依從,照著做了。

 

  也許改變的初期,原先周圍認識的人漸漸對她改觀了(就算僅僅是受到外貌吸引),但也不過就是曇花一現,當她換了一個新環境,遇到新認識的人,其中她有興趣(也對她有興趣)的人,沒有見過以前的她,以為她早就被寵壞了,於是用打壓的方式,想藉此吸引她的注意。

  但她卻只感覺到,在自己變得漂亮之後,卻還是遭受到自己在意的人的冷漠、否定。

  「難道是因為我還不夠漂亮?」她心想,在她生命旅程中所遭受的許多經驗給了她這個答案,她不像那些天生貌美的人,對自己外貌的吸引力已全然不懷疑,她仍在害怕,還是想著自己的不足夠。

 

  想到這種可能性,覺得有些悲傷吧。

 

  「用心機去對抗心機,可能會傷到無心的人。」

 

 

  前幾天上性別思考的時候,討論到自己想變成怎麼樣的模樣。

  就有點回憶起,自己其實做過許多的改變,只是都已經久遠得遺忘。

  曾經讓自己非常主動地爭取公開場合說話的機會;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減少贅字;改變與人相處時的肢體動作,例如眼神可能會飄移、雙手會護在胸前(防禦姿態)(雖然我已經忘記我以前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習慣)。

  拿捏適宜的肢體接觸;敢於開口講出自己的想法;放掉習慣在對話中爭贏的心態;拿捏何時不用太認真對待別人的話語,不需要無時無刻都追求嚴謹的態度。

  在路上主動認識異性,也用過一些慣例去嘗試打開話題。

  也因為常和異性相處,改了一些自己的衛生習慣。

  以及觀察到自己腦海中的想法,嘗試用不同的觀點去理解一件事,以至於不會輕易對人、事物做出評論。

  做過的改變真的太多太多,只是連自己都遺忘了,以為自己原本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只要做自己就能達到一定程度以上的吸引力,或成就。

  也許我們終究沒辦法理解改變,改變後一段時間後,就連自己是經歷了多少努力才改變的,都遺忘了。以至於以為那是輕易的事,以至於不能理解為何別人無法做到。

arrow
arrow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