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阿特拉斯聳聳肩》,大概是工作內容又變回了比較單調的事情(?),有了更多心思讀點書,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包包裡有一本《第五項修練》,也偶爾再翻個幾頁複習一下。

 

  我對很多有才能的人是抱有敬意的,對於這一切稱不上理所當然的事物抱持敬意。

  例如是誰蓋出了房子?設計師?工頭?施工人員?是什麼樣的才能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有朋友的才能可以舉辦大型活動,維持品質,主持等等。

  有朋友善於經商(?),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創造出價值。

  有朋友善於繪畫、設計,有一種美感。

  也許在他們各自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自己也不過是略懂皮毛,或許也想著人外有人吧。

 

  有不少人跟我說過,或是問過我,為什麼不繼續唸數學、走數學研究,或是其他科技相關之類的。

  或許在他們眼裡,我的數學能力就是他們所認為的才能,事實上或許也是如此,正如繪畫之於我,建築之於我,領袖能力之於我,社交能力之於我,我的數學能力之於他們就是這種感覺。

  雖然我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唸不下去就是了,雖然這個想法其實是未經檢驗的假設。

  

  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的假設?認為自己能力所不及的假設?

  

  有句話說貧窮侷限了人的想像力,我在想知識(經驗)侷限了人的行動力。

  要說唸不下去,我大二時修近世代數的時候確實有這種感覺,花很多心力還是無法掌握那個概念到底是什麼,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是沒懂,我還是沒辦法說清楚,到底群論跟方程式的解的關係在哪裡,可解群到底要如何對應到求根公式(我的意思是我大概知道有這個概念,但不知道到底是如何對應的)。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五次以上的多項式是否有根式解(可能有,如果它的係數滿足某些條件的話,但我不知道如何判斷)。

 

  但也不是說我現在真的花了很多心力在學習這件事,只是偶爾看看一些科普的數學書籍,看看一些解釋,還是只能略懂略懂。

  談起這些話,身體似乎有種自己在念大學的錯覺。

 

  除此之外,要說有什麼學不來的感受,大概是每門課的最末期都不是很懂吧,每門課的前半學期都覺得很有創意、很簡單,後半學期就越來越不知道在幹嘛(?),或是只能很短暫地理解在幹嘛,但很快就會遺忘那種理解。

 

  總之這個假設或許只是個藉口,也許你確實能力不足,但其實你知道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

  其他的理由呢,大概是不想努力吧,懶惰,學習是很棒的體驗,但唸書拿學位不是、顧及成績不是。

  你只想很悠哉地上著課,看著書,躺在圖書館思考問題,走走停停,有什麼想不通的再去寫下來,再去問、去查;歸結一些你覺得有意思的觀點,理解數學背後的脈絡。

 

  經濟、家庭因素可能也是考量之一吧。

  

  如果不以工作,不以學歷來評估自己的價值,或許也可以吧。

  你的心智是一個調節環路,工作做的事情越單調,它就渴望得更多,想學得更多。

  

  你喜歡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非喜歡用行動解決問題,對你而言,行動只是在驗證思考的結果是否正確可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