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會談到風格,一個玩家對於一疊牌(或更早,在輪抽的時候),他/她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構想出的路線(手段)是什麼?

  原本這個概念是從數學的角度發想出來的(其實都是舊酒裝新瓶,用不同角度、說法去描述同一件事情),底下解釋的時候會有些抽象。並且這個概念也可以套用在其他遊戲、事情上(這就任人發揮了XDDD)。

 

  寫完之後在此備註XDDD(我怕別人不知道我到底在講啥):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目標分為兩種類型,玩家選定了一個目標,規劃了一個路線,這個路線可能不夠好,會偏離能達到該目標的最佳解幾步。而兩種不同類型的目標會影響到偏離最佳解會掉幾分。所以提昇實力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擅長挑選目標;第二種是磨練自己找出、做到最佳解的能力。

   ---------------

  接續前篇談到的「可能性與意向性」,可以把整個遊戲中的每個情況都視做一個點(位置),例如「只有兩間木屋兩個人,3份食物,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是非起始玩家的初始位置。今天你第一動拿三木,你就從這個位置移動到另個位置「兩間木屋兩個人,已派遣一個人,3份食物,3根木頭。」

  (當然這只是大致的想像,這樣的比喻或許有許多不嚴謹的地方。)

  所以「可能性」就是一個玩家在那個點(位置),可以走的任何方向。他/她可以走去臨時工、走去犁田、走去拿麥,與該點相鄰的其他點都是該點的可能性。

  而「意向性」則是,該玩家有特定想到達某個點(某個最終農莊造型、某個過渡造型),這時他/她的行動會有意向性,不那麼嚴謹地講的話,他會選擇兩點之間的直線去做行動。

 

  如果一個玩家的磚頭只能拿來翻修,而很缺木頭蓋柵欄,他/她在6磚和6木之間做選擇,翻修需要的磚頭可以兩回合之後再拿,6木卻不會再拿到。那麼這時他/她選6木就是比較偏向其「意向性」的行動,比起拿6磚,拿6木可以使其更靠近他/她想到達的「點」。

 

  為什麼要提這個(?)XDDDD

  有學過線性代數的話可以把所有情況的集合類比成一個n維空間,而記分方式是一個函數,它會把這個空間裡的每個點打到一個整數。(當然這個類比不嚴謹)

  而這個空間中的「點」就是這篇文章要談的:「目標」。

 

  (要是繼續用數學的角度談下去……應該就不適合發在ptt上了XDD)

 

  輪抽結束後,拿著一副手牌,腦海中會有些微的最終農莊造型,有些牌的造型非常明確,有些則是還沒有很確定。而遊戲的過程中也會設想一些過渡時期的造型,例如第二季結束時是要翻成石屋了?是要蓋第四間?是要種出兩塊麥田?

  這些都是「目標」(有些是最終的,有些是過渡的),當然它也不是一成不變,可能看到翻修早開或生人早開,目標就改變了。

 

  先談比較簡單的情況,遊戲終盤的時候,第13、14回合時,這時大多數的可能性都能夠預測到了,玩家對自己的最終農莊造型會非常明確,「我還能在犁到幾塊田?」、「我有動作去播種嗎?」、「生出來的人有分數動可以做嗎?」這些都會因為越靠近遊戲結束,而變得越容易計算。這種時候精細的計算就變得很重要(當然穩輸或穩贏的場不考慮),剩下來的這幾個動作能創造出的最高價值是多少?

  這時候通常不會「冒險」,不過通常主要理由是就算冒險成功,分數也不會差太多。

冒險不先播種解決食物問題,先踩私生子?這可能只比先踩播種之後再抓動物當2分動少一分,但被卡播種就爆炸了XDDD。

  當然你也有可能構想出一條完全卡不住,並且分數比原本所想的還要高的路線。

 

  說到這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判斷好壞」,而是我們「腦中浮現的可能性不夠多」,導致我們只能從許多不夠好的選項之中挑一個最好的。

  我們的「意向性」或多或少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導致我們看不見其他的可能性。

  總是習慣蓋兩間屋子,當手上有了「內侍」之後,卻還是在「兩間屋子」為基礎的目標上打轉,這就有可能錯失「早期蓋柵欄抓動物」的這個可能更高分的目標。

  可能要到有人在旁邊看,提出來、或者是真的看別人這麼打過之後,才會把這個可能性放進腦海裡。

  -----

  我自己許多次的進步,都是在參加比賽的時候站在別人後面觀戰,看對方怎麼選牌、怎麼打牌,有時對方的舉動出乎我的意料,但又打得非常漂亮,那就拓展了我「可能性」的視野。

  或者是某段時期玩到泥炭擴充,少擴建、早翻修、不生人的路線頻繁出現,腦海中就又增加許多「可能性」。

  -----

 

 

  有些偏題了……

  接下來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即「目標分為兩種」(不論是最終或過渡)。

 

  第一種是「可以容忍比較大誤差的目標」,與之相對的第二種是「不能容忍太多誤差的目標」。(底下解釋)

  當一個玩家決定了一個「目標」之後,他/她會構想出一種「手段」去達成它。(用前面的講法就是,他會規劃一條「路線」,從初始點走到「目標」的點)

  但這種「手段」真的能達到該玩家想要的目標嗎?不一定。

 

  假如達成了就達成,但還有其他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可能原本構想的「目標」是不可能達成的。

  例如看了手牌之後,想達到的目標是「第一季出4職業、要犁2塊田+播種,要搶一次起始」,要花八動,並且犁田必須在打職業之後做。結果第一回合你是尾家,沒有職業格可以打。

  此時這個目標就是「不可能達成的」,不論你再設想多少種路線都不可能。

 

  另種情況是,雖然你設想的「目標」的確有可能做到,但是你規劃出來的路線沒辦法(你以為有辦法)。其實有更佳的路線可走,只是你沒有想到。

  這第二種情況是最常見的(我自己也是),設想了一個目標,規劃了一個路線(手段),最後結果這個路線到達的位置,離該目標差了一些些(或差很多)。

 

  而每個目標(點)都有其相對應的分數,你差那個目標一點點,可能差3分。

  但也可能差10分。

 

  拉回前面,目標分成兩種,「可容忍誤差」和「不能容忍誤差」。

  舉實例來說,玩家今天選的是一個「可容忍誤差」的目標,這個目標得出的分數是45分,他/她規劃了一條路線,但由於他/她規劃得不夠好,最後離那個目標差了「2個行動」,於是他/她拿到42分。

  但另個玩家選擇的是「不能容忍誤差」的目標,這個目標得出的分數是50分,照樣規劃了一條路線,也是規劃得不好,最後同樣離那個目標差了「2個行動」,結果卻變成40分。

 

  用遊戲的例子來講,以「拼首生」為路線的就是一個「可容忍誤差較大」的目標,就算有幾個動作做錯了,因為人多,容錯率比較高,所以結果的分數雖然會降低,但不會差太多。

  與之相對的就是「晚生人」或「不生人」路線的目標,這種路線每個動作都要算得很清楚,「別人會做什麼?」、「我要先做什麼還是後做?」只要稍微偏離1動,最後的分數可能就會掉許多分。

 

  所以要在遊戲中獲勝,或者說變得有「實力」,其實有兩種方向。

  第一種是「擅長挑選目標」,挑選一個分數還算不錯,又能容忍較大誤差的目標,這樣即使自己某些地方打得不好,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另一種是「減少誤差」,如果有能力的話,就能挑選那些「不能容忍誤差」,但是回報很豐盛的目標。那要怎麼減少誤差?就是前面幾篇文章談的,記牌、預測。

 

  前面提到的「要不要冒險」也是,別人擴建了,我要不要搶起始?我可以選擇不冒險,搶起始生人,雖然我會因此打不出次發(誤差),但這損失不會太多。

  但我可能也可以綜觀所有玩家的可能性和意向性,準確地猜到局勢會怎麼發展、對方會不會搶起始,於是我就選擇「冒險」不搶。要是這個「冒險」是建立在精準的預測上,那就不叫冒險,反而是能夠打到更高分的行動。

 

  要不要賭上家會放6木給我?簡單的作法就是拿走3木,也不會吃虧太多。

  能精準地預測到上家會放6木?那就選「不能容忍誤差」的目標(相對報酬更豐盛),真的放掉3木。(當然如果對方第一動拿走6木,那損失也相對變大。)

 

 

  常會被講的「直覺」、「平常心」也是,就是挑選常做的穩定、不需要管太多別人怎麼做的目標。當你身體越疲倦的時候,頭腦預測的準確性就會開始下降,此時挑選比較穩定(可容忍誤差)的目標比較容易獲勝。(因為挑選不能容忍誤差的目標,你可能少預測到一種可能性就全盤皆輸)

 

  而當場面越極端(例如爆資源)的時候,理智就要進來,極端的情境通常有極端的可能性(意思是平常不會想到),只照著習慣來行動可能就讓別人佔到了優勢。

 

 

 

  最後分享自己的習慣XD。

  我自己是喜歡後者的路線,就是「不能容忍誤差」的目標,要走這個路線需要精準預測其他玩家行動的能力……所以通常只要場上有人是初學者,我習慣的路線就會弱許多。(因為難以預測)

  我想說的是,跟初學者或不熟悉對方風格的人打時,要偏向挑選「可以容忍誤差」的目標。(可以容忍誤差跟不能容忍誤差,只是比較的差異而已,也可以說前者能容忍比較大的範圍,後者只能容忍比較小的範圍)

 

  再來是關於「思考」,我自己平常是這麼練習的,觀戰的時候,看到一家位居弱勢,就開始構想:「他/她手上可能有什麼牌?怎麼打有可能把劣勢追回來?」這是在練習觀察別人的可能性及意向性的能力。

 

  也常會想:「這張牌評價很弱,有沒有什麼樣的情況適合打出來?」很弱的牌通常表示它不適用於「可以容忍誤差」的目標。「如果在某些牌的搭配下,某些路線的安排下,是不是有可能用這張牌取勝?」由此規劃出的路線通常很極端,難以容忍誤差,可能打了好幾次最後都會自爆。(像造盆者、倉庫簿記XDDD)

 

  然後這篇文章沒有細談「如何善長挑選目標?」,這其實就是初學時常做的事情,看別人分享的卡片心得呀(記住評價作為選牌依據),走常見的路線(搶擴建木屋、以抓動物作為食物機制),看到6木就拿,看到3顆石頭就踩(?),農莊均衡發展不要被扣分,扣些容易打、好用的職業卡、次要……

  (當然上述這些都很重要,通常都是對的)

 

  我想這些東西別人細談過很多了,我就也不多說了XD。

  (關於這篇文章談到的「兩種目標」,有興趣看更進一步解釋的(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比喻),可以到底下連結的文章從「數學的uniformly continuous的概念……」開始看起。)
http://ddxu2.pixnet.net/blog/post/324122015

arrow
arrow

    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